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商报:让她平静地去吧

(2007-05-25 14:48:48)
分类: 深圳商报文集

“林妹妹”黯然逝去,让人扼腕不已。因其化于佛堂,人们更是对其仙逝蒙上了宗教的圣洁或传奇色彩。笔者本不该再对死者议论纷纷,但是看了23日本版的署名文章《林妹妹的三生三世》,却有不得不说的感觉。事实上,晓旭死于不治之症验证了一个事实,即“林妹妹”挣脱亿万富姐的红尘羁绊固然有宗教信仰的成分,但更多是以佛堂慰今生苦痛的现实选择。因而,作为活着的人,不必以所谓宗教神秘主义的“三生三世”去解读。在我看来,“林妹妹”始终是一可爱女子,将其圣洁化到佛陀地步反而屏蔽了她的真性情。

事实上,晓旭之死依然验证了凡世的普遍规则,佛堂作为人间的物质形态,绝非逃避死亡的避难场所。宗教作为一种信仰,或可给人的心灵予以莫大安慰,但并非疗治人生苦痛的良药。晓旭选择出家,我看还是有疾病困扰下的无奈选择。所以,我宁愿将晓旭之死视作红尘意义上的香消玉殒,也无法认同所谓“三生三世”。

而且,以晓旭和李娜相比也是不恰当的。李娜出家时在其事业的高峰,故而在信仰层次上要高于晓旭。李娜的话或许真的让人醍醐灌顶,她说,不是出家而是回家。晓旭出家时隐讳自己的病情,显然在思想上还没有“四大皆空”,因而对佛教的信仰维度还充满了凡人的牵挂。但这丝毫不影响晓旭的形象,反而观照出人在现实困扰下的复杂心态。人们扪心自问:在遭遇肉体苦痛和精神折磨的情势下,谁没有过逃离红尘的想法呢?只不过晓旭作为名人的出家实践激发起众人更多的好奇而已。这既是众人惺惺相惜的心灵同感,也是一种人对生命无常的与生俱来的条件反射。故在晓旭逝去之后,笔者不想给其蒙上虚浮的宗教圣洁色彩,而是对其英年早逝寄予无限同情。人生在世,除非少数真正将宗教视作信仰的大智慧者,一般人还是不要遁迹佛门。那里,既斩不断人与凡世的功利纽带,更无法实现精神的解脱和升华。

红尘滚滚,人生于斯,是很难看破的。尤其在感情方面,佛教讲求要用空观去除一切世俗的烦恼、惑、魅等情感。《椤伽经》里更是倡言八风吹不动,八风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它们能在众生性海中吹起种种烦恼的波浪,都是人在俗世中非要经历的种种情感。晓旭备遭疾患困扰,情感上的苦痛人们感同身受,又岂是去掉烦恼丝般的“出家”就能解决?

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陈晓旭的出家让人充满了一种文化宿命感的凭空想像。由于她饰演的林黛玉形神兼备,这让人们误以为她的生命始终未能脱离“红楼一梦”的幻境。事实上,她并非情牵意惹于“林妹妹”的个人命运而不可自拔,否则就不会在现实世界耕耘人生成为亿万富姐。虽说《红楼梦》言述的“石头记”就是一部人生由繁华到幻灭的宿命必然,但那毕竟就是一出戏。当然,晓旭和其饰演的林妹妹也有命运巧合之处,那就是两人的生命都那么短促,都具有打动人心的悲剧性。

伊人已逝,就让其平静的去吧。活着的人还是应该好好活着!

 http://paper.sznews.com/szsb/20070525/ca267475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