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硕士生学制不能做无谓的“加减法”

(2007-05-14 08:19:08)
    日前,部分高校取消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全面改回三年制,引起了社会的争议。教育部官员表示,选择研究生教育年限是各高校的自主权,但教育部目前鼓励研究生两年制。(5月13日《江南时报》)
    对研究生教育年限,国家教育部只有2-4年的大致要求而无强制性的规定。以往,基本上硕士生的学制是3年。在研究生扩招的现实情况下,基于教育资源的蹇窘和学费高企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著名大学如北大、中山、南开、武汉等大学率先实行两年制。对之,教育部表示支持。现在,部分高校重新改回三年制,作为高校拥有的自主权也未尝不可。正如一些学生感叹的那样:“基础课学一年,第二年用半年做论文,剩下半年找工作,研究个鬼”。显见,两年制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势下确实难保研究生有理想的学养素质。
    但是,研究生教育不是简单的“加减法”。硕士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是保证硕士生们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研究能力。在此前提下的学制浮动才有意义。如果说,各高校仅仅是在学制形式上进行“加减法”的游戏,硕士生们将不仅面临学养不足和“学而无术”的尴尬,还会增加庞大的教育成本和虚度学子们的大好年华。如果硕士们能够两年出师,或学业精通继续深造,或学以致用,适应工作岗位,这样的“减法”是成功的;若学满三年四年,依然学业不精或者不敢踏上社会半步,这显然是硕士生教育的失败,这样的“加法”也没有意义。所以,在国际上,虽然硕士研究生学者多为两年,但又不是绝对,有的高达10年而英国只有短短1年。因此,国人不必太过专注于硕士生学制的“加减法”,还是要在内强素质上多下功夫。
    素质教育叫了多年,但是从幼、小到初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依然是中国教育的主旋。在沉重学压力的惯性下,素质教育只是口惠而被体制的尾大不掉所牵引,被学生家长的功利诉求所绑架,从而使得高等教育的素质基础不稳。知识灌输性的消极教学脐带牢牢缠绕于高校学子的颈项。而且,前路渺然的就业形势促使本科阶段的学子们纷纷报考硕士乃至博士研究生。抛开研究生热的积极因素,学子们恐惧和社会实践接触的消极性“鸵鸟心理”显然是存在的。在此情势下,学制上的长短,无非是延缓学子们恐惧心理的麻醉剂。
    现代中国,面临着来自各种文化背景的先进国的竞争,而保证中国能否傲立竞争潮头的,乃是人才,是那些在校学得真本领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们。所谓璞玉待琢,要看雕工,慢工细活可;快手捧出美玉灵光亦可。就怕雕琢人踯躅游移,在雕琢时间上没有定性,久之璞玉也变成了顽石。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不能像《儒林外史》中的白发童生范进、周进中举那样的学制无期限,那样既不合教育规律,也将人教成了老而无用的书呆子。当然也不可能像批发青菜或者上了流水线的现代商品一样,一蹴而就,使得社会充斥着绝少个性和创造力的贬值硕士。
    套用一句政治上的流行语,中国的硕士生教育现在需要“又好又快”。学制只要维持在合理的时间区间内,少做“加减法”的争论,使大学生们真正从被动吮吸知识的书呆子成为独立思考和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才是至关重要的。老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老师们好好去教,学制的“加减法”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