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4月17日电,甘肃永靖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全县贫困面10%,个别乡镇的贫困面更是达到70%以上。这个县部分公路两边,最近新竖起9处鲜亮整洁的高墙,令初来乍到者很感惊奇。此墙作何用途?当地政府称,这是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的“文化墙”,而当地农民则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
墙内墙外,风景迥异。一边说是文化,那是文过饰非,自欺欺人;一边说是遮羞,则是合情合理,无可奈何。透过官民不同的价值判断,不难窥出这堵墙确实是堵折射庸俗官场的“文化墙”。透过这堵墙,庸俗的官僚作风,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自欺欺人的阳奉阴违全部暴露无遗。
分析甘肃永靖县的做法,具有现实政治的典型意义。因为类似的做法在全国城乡并不罕见---在城市,每逢运动型的卫生整治和各类创建的评比,城市的卫生死角,杂乱差的工地周围往往多了一堵“遮羞”的围墙。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对此类现象早已产生视觉或思想上的免疫,毕竟和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得并不紧密。在农村,此类遮羞则是为了掩盖地方政府带领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乏力和无能。农村公共资金匮乏,农民对于“父母官”好钱用不到刀刃上的愚蠢和固执显然既痛且恨。
讽刺的是,尽管此类西洋镜谁都能戳穿,但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显见这已经成为一种庸常的官场文化,一种公众麻木接受的公共文化。须知,这种遮羞工程往往是在运动型检查或突击性验收的情势下才滋生的行政畸胎,因而只要检查者或验收者稍微仔细一点,即可戳穿下属并不高明的谎言工程。然往往是检查者或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或对此心神领会心照不宣而造成上下相欺。“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习之。所以,根绝遮羞工程的根源,除了基层的自律和行政良心外,上级不可姑息养奸是很重要的。否则,上下相欺相袭的怪现状就会异化为一出可笑的“皇帝新装”闹剧,损害政府形象,徒让公众耻笑。
一堵墙,本来没有什么政治含义,因为庸俗的官僚作风给其套上鲜亮的马甲却陡然生出许多的意义来。除了让公众大声说出“皇帝新装”的虚妄外,还将干群关系疏离了起来。为政者权力不为民谋,只为一己颜面,权力之羞凭借一墙遮蔽显然是政治的弱智。在法治社会的情境下,公众发出深沉的权利呐喊是明智的监督正义,将于舆论的呛声形成监督的合力,促使掩耳盗铃的“官”们能够警醒,能够知耻而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