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美国侨报文集 |
第12届东盟峰会、10+3(东盟十国与中、日、韩)峰会、东亚(有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参加)峰会近日在菲律宾举行。这个区域作为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所绘就的“亚洲世纪”雏形让世界震撼。不过,该区域目前不仅面临主权国家之间的传统矛盾和利益博弈,反恐形势更不容乐观。
就在此前,中国新疆警方端掉“东突”恐怖分子的一个窝点。从菲律宾棉兰老地区和马泰边境均发生恐怖爆炸案,有多人伤亡。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恐怖主义异动信号,或预示本区域恐怖主义高发期的到来。
“9·11”之后,恐怖主义高发的地点就是东南亚。从2002年10月巴厘岛事件到2005年10月巴厘岛再次发生恐袭,印尼、泰国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类似事件接连不断。这些事件都同伊斯兰极端宗教组织密切相连。
东盟十国中,事实上已有几个国家深陷恐怖威胁之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始终处于印尼回祈团的觊觎中。让人担忧的是,由于印尼、泰国和菲律宾国家形势处于动荡不稳状态,这些恐怖组织极有可能通过边境上的漏洞向周边国家输出恐怖主义,造成东南亚反恐局势的更大困扰。
至为尴尬的是,就在2006年的圣诞节前几天,2002年巴厘岛爆炸案的主要嫌疑人巴西尔服刑2年半后被印尼法院宣判无罪。这项充满争议的判决不只引发澳大利亚的不满,也为该区域反恐局势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这不仅会导致澳大利亚重新酝酿霍华德总理前些年提出的“先发制人”理论,还会引发澳方同印尼甚至新、马关系的新一轮风波。
最让人担心的是,巴西尔被判无罪,会鼓励回祁团在本土制造新的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袭击,使刚刚走上稳定的印尼重新陷入混乱状态。故理性而言,印尼政府对巴西尔的宣判无异于打开潘多拉盒子,导致形势恶化。
由于东亚整合的态势日渐明朗。以东盟十国为内核,中日韩三国为内环,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为外圈的大东亚同心圆开始实质运转,东南亚的恐怖主义隐忧极有可能在整个区域内激活。
中国西部的“东突”恐怖组织不只同基地组织有联系,在地缘上同中亚及中东的恐怖组织形成通畅的联系渠道。顺此轨迹,恐怖组织有三条路径能与东南亚的恐怖组织合纵连横:
一是沿着中国中部直达中国东北,将恐怖祸水引至美国的盟国韩、日;二是经由帕米尔高原同印度的回教极端组织汇合,形成东亚外圈的恐怖威胁;三是经由中国内地,由新疆南下至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地渗入东盟国家同东南亚的回教极端组织汇合。果如此,东南亚的零星恐袭就会形成燎原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本区域国家制度不同,形式形态各异,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宗教信仰五花八门,各主权国之间又夹杂着领土主权、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之争。恐怖组织如果利用这些内部纷争,各个分化、击破,区域局势实不乐观,甚至会陷入非传统安全因素冲垮区域整合的危险。
令人欣慰的是,东盟十国已就共同反恐达成共识,并在此次首脑会议上会签《东盟反恐公约》。这是东南亚第一份有关反恐的法律文件,也是东南亚国家在反恐领域开展合作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然而,这远远不够,还要从东亚反恐的全局出发,编制更有效的反恐和防恐网络。
首先,中国是抵御区域反恐的前沿阵地,而根绝“东突”恐怖分子则是预防回教极端分子流入整个东亚区域的必要之举。中国17年的反恐历程,加之有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性屏障,基本上能够将“东突”恐怖分子隔膜于边境之外。但由于美国和西方世界罔顾“东突”是国际恐怖组织的事实,给予其活跃分子以政治庇护,整个东亚的恐怖根源难以消弭。因此,东亚诸国在反恐上要形成机制和共识。
其次,该区域内国家应有反恐的大局观念,不能囿于本国政治版图而非理性地选择“为”与“不为”。就东南亚反恐局势而言,肃清回祁团的影响至为重要。
其三,加强同美欧及整个国际社会的合作,构建互通情报的平台。
就在此前,中国新疆警方端掉“东突”恐怖分子的一个窝点。从菲律宾棉兰老地区和马泰边境均发生恐怖爆炸案,有多人伤亡。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恐怖主义异动信号,或预示本区域恐怖主义高发期的到来。
“9·11”之后,恐怖主义高发的地点就是东南亚。从2002年10月巴厘岛事件到2005年10月巴厘岛再次发生恐袭,印尼、泰国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类似事件接连不断。这些事件都同伊斯兰极端宗教组织密切相连。
东盟十国中,事实上已有几个国家深陷恐怖威胁之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始终处于印尼回祈团的觊觎中。让人担忧的是,由于印尼、泰国和菲律宾国家形势处于动荡不稳状态,这些恐怖组织极有可能通过边境上的漏洞向周边国家输出恐怖主义,造成东南亚反恐局势的更大困扰。
至为尴尬的是,就在2006年的圣诞节前几天,2002年巴厘岛爆炸案的主要嫌疑人巴西尔服刑2年半后被印尼法院宣判无罪。这项充满争议的判决不只引发澳大利亚的不满,也为该区域反恐局势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这不仅会导致澳大利亚重新酝酿霍华德总理前些年提出的“先发制人”理论,还会引发澳方同印尼甚至新、马关系的新一轮风波。
最让人担心的是,巴西尔被判无罪,会鼓励回祁团在本土制造新的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袭击,使刚刚走上稳定的印尼重新陷入混乱状态。故理性而言,印尼政府对巴西尔的宣判无异于打开潘多拉盒子,导致形势恶化。
由于东亚整合的态势日渐明朗。以东盟十国为内核,中日韩三国为内环,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为外圈的大东亚同心圆开始实质运转,东南亚的恐怖主义隐忧极有可能在整个区域内激活。
中国西部的“东突”恐怖组织不只同基地组织有联系,在地缘上同中亚及中东的恐怖组织形成通畅的联系渠道。顺此轨迹,恐怖组织有三条路径能与东南亚的恐怖组织合纵连横:
一是沿着中国中部直达中国东北,将恐怖祸水引至美国的盟国韩、日;二是经由帕米尔高原同印度的回教极端组织汇合,形成东亚外圈的恐怖威胁;三是经由中国内地,由新疆南下至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地渗入东盟国家同东南亚的回教极端组织汇合。果如此,东南亚的零星恐袭就会形成燎原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本区域国家制度不同,形式形态各异,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宗教信仰五花八门,各主权国之间又夹杂着领土主权、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之争。恐怖组织如果利用这些内部纷争,各个分化、击破,区域局势实不乐观,甚至会陷入非传统安全因素冲垮区域整合的危险。
令人欣慰的是,东盟十国已就共同反恐达成共识,并在此次首脑会议上会签《东盟反恐公约》。这是东南亚第一份有关反恐的法律文件,也是东南亚国家在反恐领域开展合作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然而,这远远不够,还要从东亚反恐的全局出发,编制更有效的反恐和防恐网络。
首先,中国是抵御区域反恐的前沿阵地,而根绝“东突”恐怖分子则是预防回教极端分子流入整个东亚区域的必要之举。中国17年的反恐历程,加之有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性屏障,基本上能够将“东突”恐怖分子隔膜于边境之外。但由于美国和西方世界罔顾“东突”是国际恐怖组织的事实,给予其活跃分子以政治庇护,整个东亚的恐怖根源难以消弭。因此,东亚诸国在反恐上要形成机制和共识。
其次,该区域内国家应有反恐的大局观念,不能囿于本国政治版图而非理性地选择“为”与“不为”。就东南亚反恐局势而言,肃清回祁团的影响至为重要。
其三,加强同美欧及整个国际社会的合作,构建互通情报的平台。
文章引用自:http://www.chinapressusa.com/luntan/200701180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