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河报:理性设立节假日成为民意主流

(2007-01-12 08:09:38)


中新网1月11日电 今年春节假期为2月18日到24日(即农历初一至初七),共7天。这意味着中国人在传统的大年三十(17日)将正常上班。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遗憾地说,有关部门在安排节假日时,未能从人性的角度和符合大众需要的角度去考虑,仅仅是为凑够七天长假来安排春节假期,为方便操作而使所有上班者今年没法过年。
何勇先生的遗憾反映了中国节假日的一个现实:一是重形式轻内容,轻人性非理性,春节假日不含除夕是也;二是重功利轻休闲,“五.一”和“十.一”两大黄金周是也;三是凑节假日天数,轻视社会成本和人本利益的考量,几乎所有集中的节假日都存在如此弊端。在高扬和谐社会主旋和公民社会渐趋完善的情势下,呼唤理性节假日已成主流民意,行政公权应当体认并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尊重。
就在几天前,来自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机构的民俗学专家已经呼吁呼吁,法定春节假期可考虑从年底安排起,使之与民间从年底过渡到年初除旧迎新的习俗保持大体一致。除夕放假,看来已成民间共识并和中秋、端午和清明的假日问题形成民意洪流。民间有诉求,公权有响应是公民社会的常态。但窃以为单纯从维护传统文化的角度去论证这些传统节日的弃保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放假和卫道文化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只有形式上的强化而已。还是何勇先生的“人性”论具有说服力。
就除夕而言,这是节日气氛最浓厚的一天。一方面,这是游子们返乡团圆的最后机会,另方面也是各个家庭盘点年货是否备齐的一天。重要的是,贴春联、团圆饭也要在这一天准备到位。除夕不放假,会使千万家庭忙忙碌碌,身心俱疲并冲淡节日的喜庆和休闲。除夕不放假确乎是对人性的漠视。讽刺的是,除夕这天不放假也处于“准放假”状态。这种民生的条件反射已经持续多年,有关方面何不顺水推舟给除夕一个名分呢?重要的是,春节的节日气氛大抵在除夕守岁夜达到高潮,到了大年初三年味几近消弭殆尽。从初四到初七往往形成吃吃喝喝、人情送礼的垃圾时间,甚至导致赌博陋习的泛滥。如此,将节后的某天挪移到除夕不仅符合节日规律和人性诉求,更能理性化解节日弊端。何乐不为?
至若“五.一”和“十.一”的七天长假,除却给市场和商家带来“黄金”般的收益,对人性更是几近摧残。旅游热潮的喧嚣,人满为患的困扰,景点环境的破坏,治安事件的频发,完全颠覆了节假日全民休闲的初衷。而长假期间国家行政资源、交通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总动员消耗的隐性成本是无法以市场收益来对冲的。因而,“黄金周”的舍本求末暨非理性已经被专家质疑被公众拷问,各种替代方案如带薪休假和分散假日已被民意提上日程供决策者参考抉择。
2007年的元旦假日暴露出来的非理性色彩和乏人性化特点决定了现行法定假日制度亟需改革完善的迫切性。今年元旦适逢周一,完全可以按照顺延的方式放假。但不知何故,有关方面影将2006年最后的周六周日末移植到2007年。这种人为的节假日拼凑不仅导致2006年的最后两天和2007年元旦后的两天处于“亚工作状态”,还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习惯上的不适应。
综上,中国法定节假日乏人性和非理性的症结在于节假日规划上的不合理和不和谐所致。符合民意民心和国益的理性节假日应该是这样的:一是公众的休闲质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得到保障和尊重;二是法定节假日的设定应充分吸纳民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三是要改变拼凑节假日的弊端,平衡节假日的年度分配;四是改变将节假日视作市场工具的思维,以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设计国家法定节假日,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