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堂耗资百万建观光电梯风波未平之际,中国高校的大门又成了众矢之的。最近,山东聊城大学校门在网络上被称为“高校最大、造价最高的大门,造价居然达八千万元”,一时引起网民哗然。网民们还自发地提供其知道的大学校门的造价:南昌大学校门两千到三千万元、合肥工业大学校门五百万元、浙江城市学院北大门八百万元、西安文理学院校门据说为888万元。(10月11日《广州日报》)
面对这些由巨额连串数字构成的排行榜,公众最好莫匆忙作愤青式解读,最好以理性思维琢磨一下8000万元建一大门是否属实。果不其然,上榜的高校纷纷否认这份排行榜的真实性,按照校方的解释,这些豪华校门的造价要比网上的缩水几十倍、十几倍和几倍。取道中庸,这份排行榜也难逃浮夸虚假之嫌。
因而,作为旁观者清的公众首先谴责的应该是在虚拟空间制造虚假信息的人。这些人的思想里流淌着恶搞的基因,属于在虚拟空间制造轰动然后再撒播到现实社会唯恐天下不乱的一群。他们滥用社会的宽容和多元,利用信息污染制造社会舆论的混乱,而自己则在背后偷着乐。在恶搞时代,无论是在虚拟空间还是滚滚红尘,公众应该睁大理性的慧眼和开启思想的阀门,仔细甄别每一则映入眼帘的信息,冷静以对,嗣后再作分析和评判。
不过,尽管这个豪华校门排行榜有虚浮成分,但各高校的校门豪华漂亮,耗资巨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各地高校盲目扩建扩招,追求面子工程的虚荣之心也是客观存在。讽刺的是,网络上在刊载这则新闻时,配发了两副图片---一幅是狭窄简陋的哈佛大学的校门;一副是聊城大学巍峨壮观豪华气派的大门。两相对比,真的是让人感慨万端:一边是内涵丰富,不求浮华,精神气质寓于内而不事张扬;一边是心浮气躁,贪大求洋,以求金玉其外浪得虚名。尤为要者,哈佛历史悠久又座落在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且校友多为政商学精英遍布天下,若想见个豪华校门,岂不是易如反掌。然哈佛抛却外在的浮华和虚荣乃是其晓得大学精神传承的真谛,智慧、思想、内涵和气质是无需豪华门面装点的。再说聊城大学,名不见经传,地处鲁西欠发达地区,只有短短28年历史,可谓头重脚轻根底之浅。豪华校门不过是装点面子,以求多收几个学生而已。虚荣、求利、跟风,使其不得不死要面子活受之罪。其他中国高校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教育迷走于建大楼、建大门形式主义的误区之中时,就形成了中国高校盲目攀比、负债建设的风气。难怪有专家认为,这将造成很多高校负债累累,也许有一天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大学也要“破产”了。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有一句至理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宽容地说,如果中国的高校有哈佛那样的水平,有哈佛那样的大师,建了豪华的大楼和大门,也配!否则,只有豪华大门而没有与之匹配的学术水平,岂不是像行尸走肉裹了华丽的衣帽一样的可笑和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