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广东省和上海市两地查出SK-Ⅱ化妆品含有铬和钕之后,香港有媒体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香港标准及鉴定中心对倩碧、兰蔻、迪奥、雅诗兰黛四大知名品牌化妆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六种粉饼含有铬、钕等违禁物质。(9月26日《东方早报》)
SK-Ⅱ风波已经愈演愈烈,不惟其网站被黑,个别地区的办事处大门被砸,广告代理人刘嘉玲小姐也遭遇内地用户诉讼危机。客观而言,这一切都是SK-Ⅱ的产品质量惹的祸,产品制造方和销售方都难辞其咎,而且必须做好一切善后工作,确保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但是,如果用户将不满情绪延烧至广告代理人,甚或激发民众的非理性行为,则是适当的。就此事件而言,消费者和刘嘉玲其实处于同等地位,刘是因为其知名国际品牌的信誉而广而告之,消费者也是基于同样原因而消费。SK-Ⅱ出了问题,无论消费者或是刘嘉玲都是受害者,因为双方都没有能力去判断化妆品所含化学成分这一专业难题。
事情还远没有结束。在中国内地对SK-Ⅱ进行检测之后,香港、韩国和新加坡等地也对SK-Ⅱ并其他知名的国际一线化妆品牌展开了实验室检测。不幸的是,又有四种名牌化妆品的某些产品在香港被检测出所含重金属超标。其中倩碧与雅诗兰黛都是隶属于美国雅诗兰黛集团,兰蔻属于法国欧莱雅集团。据香港的检测人士言“此次抽检按照国际条例对化妆品质量的规定来进行。虽然铬和钕在化妆品的生产中并不是违禁成分,但是必须在标准之内才合格,此次被抽查的部分产品已超出这个标准值。”
可以想见,公众的情绪会变得更为急切,针对国际名牌化妆品的争议会持续良久。更为重要的是,有此引发的公众对于使用化妆品的恐慌很难在短期内消弭。至于导致的化妆品市场紊乱、萧条乃至消费者更为激烈的言行也得不引起人们的警觉。笔者以为,对于产品质量产生的问题,应该通过理性和法治的途径解决。权威机构的介入和行政公权的适当干预十分必要,再有就是舆论客观报道的配合。媒体的职责是让公众和消费者获知真实和全面的有关化妆品的信息,让公众和消费者自觉理性判断和消解认识误区,最忌讳抓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炒作和夸大其辞。
就四类化妆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事件看,必须厘清四个方面的事实:一是四大化妆品牌同SK-Ⅱ情况不同。SK-Ⅱ已经中国广东、上海两地检测,SK-Ⅱ暂时退出中国市场已成定局。而四大化妆品牌仅仅是在香港地区检测出重金属超标,并不能推断国内销售产品也如此。正如中国的SK-Ⅱ产品有问题并不能说明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的同等产品是一个道理;二是中国权威机构并未对四大品牌的化妆品盖棺论定,是否违规需要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之后才算数;三是港方检测的某类产品,如雅诗兰黛轻透细致粉底液和雅诗兰黛轻透细致粉饼并未在内地上市;四是四大化妆品不同程度地接受国家指定的权威机构检测并或卫生部批准证书。
因而,在国内权威机构没有发出这四种名牌化妆品的有关信息之前,只能认定其在中国的销售合法有效。当然,消费者可以凭籍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购买。即便国际权威部门认定这四种化妆品成份违规,公众和消费者也应以理性的言行去维权。这是体现国人素质和彰显中国负责任形象的必然要求。
媒体作为引导社会舆论的“第四权”,时下更需要以冷静的姿态发出立体多维的声音。除了用舆论敦促违规的化妆品商给予消费者以合理的说法及对滋生瑕疵产品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外,还应该及时将化妆品专家的说法客观周知公众。据悉,化妆品业界对于含铬及钕是否会影响健康也有一定的争论。目前的确没有任何科学数据证实,化妆品中含多少铬、钕是人可接受的含量。据《东方早报》援引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有关负责人的言论,化妆品产生危害程度与使用者使用频率、每次使用量、使用时间有关。考量一种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危害人体健康,必须综合一系列数据,不仅仅包括检测其重金属的含量。
现代社会,公众自我判断的逻辑依据往往来自媒体的信息。舆论不冷静地炒作,自会延烧至公众并使得情绪更为鼎沸;舆论客观理性,自会引导公众同样理性客观地思考和决断。
前一篇:差生变天才和教育体制无关
后一篇:“那话儿”导致的伦理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