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今日《深圳商报》C二版“场论”栏)
据7月9日中新社电,刘德华和粤剧名伶陈好逑昨日接受香港演艺学院颁授荣誉院士,表扬他们在表演艺术方面的成就。据香港明报报道,获奖无数的华仔,在主持典礼的学院校监曾荫权手上接过奖状后,难掩兴奋心情,笑容满面,但竟出现尴尬表情。事后华仔解释,因在彩排时大会只约略讲述他在圈中的成就及贡献,但在正式领奖时竟说得那么详尽,觉得不好意思,有点尴尬及汗颜。
华仔在华人影视歌界盛名不衰是个异数,不过从其尴尬和汗颜观之,华仔还是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本色。这种本色说谦虚有点矫情,说可爱倒是十分恰当,说华仔有自知之明也不过分,总之没有大牌的坏毛病。
联想到内地一些明星的大牌作风,两相对比即刻榨出某些人的浅薄和渺小来。
大众娱乐时代,各类明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也如昙花般倏忽而逝。耍大牌既是招引眼球延缓星光衰减的策略应急手段,也是明星们浮躁焦灼心理的反映。这种心理恰如腐败官员“权力不用,过期作废”一般,只不过明星们滥用的是形象和名气。有人统计过,这类明星们甩大牌的场合集中在机场、宾馆饭店、签售现场和机舱等和公众亲密接触的场合,因而明星们的摆谱会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据来自中新社的消息,近年耍大牌的明星有在广州白云机场对安检员爆粗口的网络歌手杨臣刚,有在飞机上粗暴对待空姐的范冰冰,有在飞机上态度蔑视空姐签名的陆毅。至于在签售现场故意迟到,因为酒店不合明星要求而歇斯底里大发无名业火的更不少见。刚刚爆出的前任超女张靓颖在参加《电影之歌》拍摄时因为没有给她按排总统套房大发雷霆就是明证。陈坤则自视一流,不参加二三流明星的活动。
上述明星或有人气,但也是大众激情造势和娱乐公司包装的结果,可谓根基浅薄,所为星光只是浮华的表象而已,低调处事,谨言慎行,拥有自知之明的理性,才能充实内在星核,成为永久的“恒星”而非放纵自己成为跌落尘埃的流星顽石。
著名乐评人金兆钧曾对明星耍大牌做出以下的精辟点评:“是媒体惯的,观众惯的,演出商惯的!”此言不错,但刘德华出道数十年,面对媒体的热捧,粉丝的宠爱和演出商的眷顾为何不耍大牌?关键是明星个人的修养气质所决定的。刘德华对别人历数他的成就和贡献感到尴尬和汗颜,说明他有清醒的头脑,有应对捧杀的理性判断,这就是一流明星的气质。不惑的刘德华经历了香港演艺界的风风雨雨,深察艺人的社会角色定位,这是内地耍大牌的明星们所缺少的。当时光流逝,繁华散尽,孟浪狂傲的“昔日之星”们才会懊悔和羞赧。当然,那些故意耍大牌以炒作自己的人是永远不会汗颜的,他们不过是大众娱乐中的一个笑料罢了。
不说上述速成的偶像之星,即便是成名已久的内地大腕们,和华仔相比也少了许多的社会责任感,却没见他们汗颜和惭愧过。导引前卫文化多年的音乐人窦唯到报馆不仅大打出手,还焚烧汽车,异变为破坏社会治安的打砸抢分子,使得文化人的颜面尽失;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中坚陈凯歌拍电影破坏生态环境,面对舆论批评之间强词夺理的辩解而不见真诚的道歉。他们之所以如此,也是虚妄地将自己视作了超越一般公民的“大牌”,认为自己有超越公民表达和突破社会秩序的特权。
再看刘德华对待获颁荣誉院士的态度“如果商界颁个院士给我就有压力,因为我做生意好差;正如福布斯颁个杰出才俊奖给我时,我都质疑应否颁给我,当时我正有官司在身。”刘德华对自己好清醒,窦唯和陈凯歌呢?音乐和电影不过是你们的职业,而非你们耍大牌的兴奋剂。
法国球星齐达内在绿茵场耍大牌被红牌罚下,大牌明星在社会上耍大牌则会被公众所抛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