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敬伟微博
张敬伟微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5,593
  • 关注人气:26,7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招“阳光工程”能否普照到每一个考生?

(2006-06-28 09:53:02)
高招“阳光工程”能否普照到每一个考生?  
今年的高等教育招生考试阅卷工作已经结束,招生录取工作将于6月28日开始,历时两个月,于8月底结束。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教育部2006年第6次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今年高招录取实施“阳光工程”的有关情况。(6月27日《中国教育报》)
    所谓“阳光工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公开,对具备保送生资格等4类30437名考生名单全部实行集中公示;二是严重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主管领导要立即停职并严肃查处;三是重点治理体制外和计划外招生,对违规招生一律不予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教育主管部门的苦心让人感佩,今年考生的公平公正可期。但静下心来,笔者还是充满疑虑,如此“阳光工程”真的能够普照到每一个考生身上?
    百密难免一疏,再好的政策若取得最佳实效也需要三个方面:一是公开,让利益相关者周知;二是落实,这是最关键的;三是时候的检查监督,这是检查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和考核政策是否取得实效的最终手段。就此“阳光工程”而言,考生只能了解到公示内容和监管部门言辞急切的“不许”,但对于监管部门如何查处,怎么落实政策懵懂无知,公众难免有“麦田稻草人”的感触。联想到往年严厉的政策并没有堵绝招生违规的情事,直面这样的“阳光工程”,人们的心也无法“晴朗”起来。综合情、理、法三个方面,公众要求国家的“高招”制度百分百公平合理,让每一位考生都能享受到没有任何瑕疵的学习权利。但愈是招生前夕的警告和政策宣示,公众和考生的心理便愈加忐忑,因为公众隐约嗅到了高招漏洞的存在所带来的不确定和不安全味道。毕竟,成熟的高招制度是用不着监管部门出台临时措施来威慑的。
    相较于被录取的学生,人们更关心那些落榜却又极想上学的考生。他们往往成为体制外和计划外招生的猎物和受害者,往年被骗的学生不再赘述。考察今年“阳光工程”对这一条的规定“对违规招生一律不予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却让人乐不起来,因为监管部门似乎打错了板子。所谓体制外和计划外招生带有强烈的诈骗色彩,实施诈骗的招生单位才是罪魁祸首,他们的屁股才该挨板子,他们的招生资格才该被取消,他们龌龊的行为才该暴露于朗朗乾坤之下。
    对监管部门而言,这些单位是陷阱,是漏洞。填平陷阱,补上漏洞,扫平考生前面的风险是监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让某些招生单位骗局得逞而拿被骗考生开刀既不合情理,更有悖法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已经揭露了五类诈骗手段,其中就包括自主、定向、关系等各种体制外和计划外招生的花招。向媒体公开这些骗局固然重要,但教育主管部门果断斩掉这些“招生黑手”岂不是更好?提醒公众是大众传播媒介的责任,监管部门除了提醒更重要的是管,而且还要管得住!
    高招“阳光工程”不仅是对违规者形式上的威慑,更应普照到每个考生身上,让其带着公平公正的阳光心情告别高中时代,走进大学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