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雷神的娱乐震撼与票房预期

(2011-05-10 05:20:05)
标签:

杂谈

搜狐娱乐专稿,刊于9日
 
《雷声》8日上映,为预热的暑期档加了些猛料。国内媒体有评论说,新来的好莱坞大片《雷神》虽然在北美收获一边倒的喝彩,但是在文化背景大不同的内地却被封为“雷片”,票房上应该不会有太大作为。(见《南方都市报》) 恰恰相反,我非常相信《雷神》的娱乐震撼和在华的票房预期。
一方面,《雷神》的北美票房很牛,据派拉蒙公司预测,《雷神》在北美的首票房成绩将大大超过卖座影片《X战警》和《神奇四侠》,预计吸金6000万美元左右;另一方面,该片在海外豪夺1.25亿美元票房,港台和韩国表现极佳,皆登票房周冠军。尤其在港,票房超越《关云长》。这意味着,《雷神》强烈的3D表现力将具有雷霆般的娱乐震撼力,突破中西文化水土不服的隔膜,在亚洲释放出令人惊异的票房号召力。
事实上,无论《雷神》源自欧洲神话的哪个谱系,或者是现代流行漫画的变异,只要经过好莱坞的娱乐化演绎,必然会超越文化的隔膜而升华为广谱的娱乐神品。在中国市场尤其如此,奇幻的、恐怖的、动漫的、科幻的、战争的,只要是好莱坞的东东,都能大热大卖。多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都是十几部好莱坞大片和几百部中国电影各占半壁江山。有什么理由怀疑《雷神》在华的票房?
对好莱坞谈文化,那是迂腐;讲娱乐,才算直逼靶心。中国电影市场,早就超越了教化和文化类型的窠臼,是最能消化好莱坞的风水宝地。而中国市场的大蛋糕,对好莱坞的大佬们一直也是终极诱惑。只要有美人,有英雄,有3D,中国观众就乐得走进影院捧美国人的场。说得庸常一些,是好莱坞会来事,中国人爱热闹;宏大叙事一些,则是美国人会拍戏,中国人胸怀大。美国创意,中国消费,这是新世纪不老的主题,从工业产品到创意产业,莫不如是。这也体现了中美两强G2时代的双赢互补,是美丽佳话也是全球化使然。
还未看到《雷神》的真面目,到快播一睹为快也不能,但是文宣的预告片已经足以让人期待。在这里讲故事、论情节是可笑的,老美的片子,不用太费神去分析个清清楚楚,各取所需娱乐耳目舒展人心足矣。用一句俗了的话说就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雷神》即可,喜欢它就美美地享受下,厌恶它就不要去院线。作为一部虹吸金钱的娱乐产品,无论观众还是影评家们都还是超脱点,不要煞有介事也不要痛心疾首。
顺便说一句,“雷神”文化不仅是西方所独有,咱们也有自己的“雷公”,看看《西游记》和各类民间传说,便知。而且,中国更不乏娱乐乃至浪漫主义的仙界贬谪文化,如牛郎织女中的牛郎,如调戏嫦娥的天蓬元帅等。只是,我们的影视剧中喜欢插科打诨,而且缺乏好莱坞的高科技后期制作水平,玩穿越也没有胆子和现实生活相对接,只是轻描淡写地用爱情戏了事。所以,看《雷神》不存在文化的隔膜,只有创意的差距。这也给了中国影人一个启示,在不缺投资的现实下,如何富集浓郁的文化,提高创意能力,从好莱坞的娱乐至上精神中汲取经验,把我们从惯性的烂片主义中拯救出来。总不能满足于在自己家门口靠泛滥的“影海战术”才和好莱坞大片打个平手吧。中国电影票房年内突破突破150亿早就不是悬念。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被好莱坞吞噬,让人气破肠子----咱们最牛的导演,姜文、冯小刚、张艺谋等,也只是刚刚过了亿美元的及格线。
看着《雷神》里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的野和酷、 娜塔莉·波特曼的媚与美、安东尼.霍普金斯的阴与险,一不小心就让咱国的影迷们痴狂如醉,掏钱买乐。咱国啥时也从神话和漫画中不经意演绎出让老美老外们不吝情掏钱的大片来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