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越楚博导将本文推荐至新浪文化博客{深度阅读}栏目
少时喜读漫画,尤喜老画家方成多年前的那幅成名作-《武大郎开店》:在一家饭店里,几个清一色的小矮人伙计吃力的举着托盘在高到自己头顶的餐桌前穿梭,此时走进一位大个子的求职者,却受到其中一个矮人大声呵斥:“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不用!”
寥寥数语就把嫉贤妒能排挤同行者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曾经很不理解那位大个子:本该可以挺直腰杆地生活,却为何要低三下四地屈就那些小人呢?生活中真有这样的倒霉蛋么?长大之后才知道,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此即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这不,眼下就有一个这样倒霉的“大个子”:只因他脑子灵活肯用功,所以事业干得也比别人顺。可每当他刚干出点耀眼的成绩时,马上就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泼上一身脏水。尽管这些谣言最终都在经权威部门的验证下不攻自破了,但不停的骚扰还是让这位大个子感到很委屈也很无奈。这个“大个子”不是别人,他就是中国知名的乳品企业-澳优乳业。因为在同行业内屡创佳绩,澳优竟在一年之内遭遇了两次莫须有的绯闻缠身。
第一次是“污染门”事件。去年下半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中国乳品业遭遇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而作为首批获得中国政府宣布不受污染的乳制品,这家来自湖南的乳业公司澳优,却凭着中国高端奶粉市场五强中唯一的奶源来自澳洲的优质奶源,在奄奄一息的逆市飘红异军突起,销量直线上升。这让某些人心里很不舒服。到了11月中旬,就有谣言在个别媒体上出现了,说澳优的奶粉在从澳洲运往中国的途中,有一般奶粉遭遇过海水污染变质了。后来幸亏有质监部门站出来作证,大家才知道这完全是子虚乌有。
第二次,也就是最近的“身份门”事件。10月9日,澳优乳业在香港成功上市了,澳优此次发售3亿股股份,除10%在香港公开发售,其余90%在全球配售,招股价为每股港币4元,募资总额为12亿港元。招股价相当于2009会计年度市盈率19.6倍。这对澳优来说无疑又是一大喜事。谁知这又让某些人心理不平衡了。不出几日,就有绯闻在媒体上出现,说什么“澳优”根本不是国际品牌,只是中国人办的公司贴着洋标签
“假洋鬼子”。甚至有媒体报道,一直被认为是洋品牌的澳优奶粉其实就是国货。此言一出,仅一周的时间里,在国内高端奶粉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澳优乳业就经历了一场从[4.82 -1.03%]的大起大悲。
尽管这样,人们从澳优人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的慌乱。不知是对自己的产品太自信,还是听惯了太多“狼来了!”已见怪不怪的缘故,澳优公司除了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份与塔图拉联合声明已证明自己的身份外,澳优CEO陈远荣接受独家采访时依然是一副处变不惊的神态,对于近日的八面来风,他没作过多的解释,只用寥寥数语就对记者诠释了这样一个信念:国际品质比什么都重要!
我觉得这个陈远荣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他最知道消费者心里最想要的是什么。
果不出所料,没过几天新的证据就出来了。据《三湘都市报》报道,
前天,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监督处在接受采访时已经证实“澳优的原料全部从澳大利亚乳业巨头塔图拉进口,进口量最近3年增长非常快。”该局食品检验监督处处长何文斌说,“今年1-9月,澳优先后报批45批进口奶粉,没有检验出任何问题。”何文斌证实,澳优从塔图拉进口的奶粉主要包括800克/罐的原装进口奶粉和25公斤/包的大包奶粉。此外,该局对澳优进口的每一批奶粉都发放了相关的检疫证明。
我估计,随着澳优方面相关证据的陆续公布,那些造谣者可能又要再次感到深深地失落了。其实这也怪不得别人,一次次的同室操戈,都一次次地被人揭穿,这滋味想必也不会好受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真的很为那帮的造谣者感到不值。同为中资企业,都是自家弟兄,你说这折腾又是何苦来着?
我认为,对于中国的乳品业来说,要想企业做大做强,离开一个强者应有的大视野、大胸襟和大气魄是不行的。看着别人成功心生羡慕本属正常,但心生妒嫉并不择手段地实施排挤打压就不是君子所为了。市场竞争本属正常,但竞争也应该遵循一个基本的道德底线吧?明明技不如人,却又不愿承认,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不好好表现给人看,却拼命地想法诋毁别人,自己好不了,也不让别人好,这不就是典型的“武大郞心态”么?这可是为人之大忌,万万要不得啊!
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不如把那点自相残杀心思都花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经营管理上,这不仅是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不二法门,也是国家之福,百姓之福,作为消费者,我们真心希望中国业所有的乳品业都能有象澳优一样有走向世界的那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