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笑者,男,铁路干部,新浪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栏目博导是也。
很早就想写一篇有关他的文章,只是总为冗事所扰,故一直未能成篇。
长笑不是我第一个认识的文化博客博导,但却是我最敬重的博导之一。我与他相识,源于今年7月写的一篇博文从友情角度读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我最喜欢的现代诗歌,就是卞之琳的这首《断章》了。虽只有短短的四行,不足40个字,但其中折射出的那优美如画的意境,浓郁隽永的情思,回味不尽的哲理和独出机杼的题旨,细细品来,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我以此为题写成了一篇博文。
那天稿子刚写完,我恰巧在一博客上看到了“长笑”的名字,觉得特别有个性,他让我想起那句对联: “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再看他推荐的文章,又较对我的胃口,于是就试着把稿子投给了他。
没多久就收到了他的通知:
“您好,我是新浪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栏目博导长笑,您的文章《_从友情角度解读卞之琳的《断章》》被收录到新浪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栏目。您可以在***查阅。新浪文化博客以推荐名家、草根的经典新锐思想,挖掘更多喜爱文学的草根精英写手为主旨,立足打造新浪最可读最知性的品牌博客......”
从那时起,我就感觉这长笑老师是一特正统的人.(张吟丰博导的推荐比他短些:新浪文化博客城市江湖推荐!恭小兵的推荐语更简单:深度阅读推荐!)
也就从那天起我们互相交换了QQ号,还成了他“荷花淀”圈子的一员。后来随着给他投稿和聊天机会的增多,加上我有事没事的会翻他的箱底,拜读了一些他的大作后,对他的了解相对深入了一些,更印证了先前我对他的一些判断。
我觉得长笑对文学的热爱和认真,绝非一般人能比,可以说已经到了痴迷执着的程度。他的荷花淀圈子就是他培养文学青年的基地,里面集合了一帮才华横溢的文学爱好者。长笑不光经常对大家的作品提出宝贵意见,还经常一本正经地给大家布置作业,我今天之所以写他,也是因为他给大家下达了一个写人物的作业,我就趁机拿他作个模特,“报复”他一下,呵呵,这也许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
长笑还是一个感情特别丰富和幽默的人。想知道他的感情有多细腻,从他的每篇文章中就能看出来。一个没有丰富感情的人是写不出那样的好文章的。他的热爱生活可以从他无处不及的笔触上可以看出来,他的作品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历史的回眸,有对现实的解剖,有对理想的渴望,还有对友情的珍惜。比如每次他一有文章发表,就高兴的象过年似的跑到群里兴高采烈地对大家说,然后象个孩子似的在群里又说又笑,他最喜欢吹的牛就是,他今天又和谁谁谁喝了多少酒了。
有一天他又在群上嚷嚷着要请人喝酒,让我碰上了,就问他什么事那么开心啊?他说“我今天高兴啊,我高兴是今天终于完成了一个短篇了,哈哈,只要是写完,不管好不好,我就高兴”。如果群里有哪位博友几天不见才上来时,他见到的第一句话肯定就是:“打倒某某某”,人家问他“你为什么要打倒我?”,他就说“我想谁就要打倒谁”,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一个老顽童。
长笑还是一个心地特别善良的人。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人民抱着深切的眷念和同情之心,所以他的作品也多以反映农村题材的小说居多,比如《傻柱子赶集》《难忘故乡的炊烟》《枣花开的时候》《神奇的土地》,表现出他对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和人民的深切热爱。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最近才写的一篇连载小说《秉性难移》。
在这篇小说中,他以敏锐的视角揭露了目前农村基层政权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老德方”就是基层那些受欺压群众的典型代表,而“坏四儿”就是那些为虎作伥的地痞流氓的典型缩影,文中对广大农民的苦难表示出了深切的同情。写出来之后,他自己感到很畅快,觉得说出了心里想说的话。
后来在QQ上聊天时他告诉我,书中的人是有原型的,剧中是“老德方”被戴手铐,而他们村带铐子的是给老太太。提及此事时,他就生气地说,居然连老太太也那样欺负,“太不像话了!”但现在乡村干部和派出所还特别喜欢用“坏四儿”那样的人,对此,他既感到气愤,也感到无奈。
我喜欢读他的文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觉得长笑的文风与贾平凹极其相似,他的文章一点也不做作,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流畅自然,又犹如山水画一般浓淡相宜,而且还特别有生活。但有一次,我说他是现实主义作家,他却不承认,偏说自己是“超现实”的。他说“我的散文都是理想化的,我的散文看似写实,其实都超现实,好象散文的关键还在感情,我是多愁善感的人,也就是多情的人”
呵呵,愿多情的长笑为我们写出更多的精品来!
参赛文章链接,
一份特殊的“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