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抑郁(二)
(2023-07-12 07:01:01)
标签:
健康 |
中医怎样认识抑郁症?如何治疗心理疾病?除了传统的中药和针灸治疗,也有心理治疗。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治”“治病先治心”,这也是历代中医大家的垂训。中医对抑郁症有三个解释:一指郁塞状态,二指患者体内精气血气不畅通,或者亏损的病理,三指七情六欲得不到抒发,造成情志失调,引发抑郁类疾病。与抑郁症相关的中医病证散见于古代医籍中,包括:郁证、癫病、梅核气、百合病、脏燥等,其基本治则为理气、降逆、散结。
中医是有“神”论,认为人是个小宇宙,“神”是所有层次中最为核心的东西。人如果没有了神,如同行尸走肉。人为什么患抑郁症或有自杀欲望?是因为“神”受伤,不能及时恢复,“神”散失之后,“鬼”乘虚而入,“鬼”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不断自我伤害。这是中医对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带有迷信色彩的解释。
中医认为,身和心是人小宇宙的不同层面,如果分层次,从外到内分:意识(身)→情绪(心包)→感情(心)→神。
意识处于最外层,是人的浅表,代表人后天的教育和他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人通过意识控制身体、动作,因此也代表人的肉身。突破意识层面,便进入情绪层面,中医称为心包,是心的外围。心包主导情绪,表现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下一个层次是感情,这是心的领域,表现为爱、恨、情、仇、贪、嗔、痴、怨。《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说明心的功能在五脏中最为重要,同时“神”与“心”具有关联。如果伤了感情,便是伤到心。能够伤到心的往往是比较亲近和信任的人,如父母、恋人、夫妻、孩子,这些人带来的伤害常常会使人心碎、心痛。如果久之不散,就会在相应的经络或穴位出现郁结。如果郁结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积聚,或是良性的肿瘤,也可能是癌。
记得30余年前,我拜京城一位治癌老中医为师。我看到他临床用药很轻,每张方子都离不开调气药。患者如能坚持服药,有的肿瘤会渐渐消掉。我很惊奇,便问当时已有86岁高龄的老中医,癌症究竟是怎么得的?老中医回答简单朴素,他说:“癌症的起因往往是因患者生了一口气,这气就会郁在身体的某处,郁久了会气滞血瘀,再与湿、热、毒相结成积聚。这是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所以治疗上自始至终都要理气,而患者尤要避免生气,特别是不要生闷气!”以上是30余年前临诊的对话,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尾声,因为全国上下一片冤假错案,许多人的冤屈积在心中,得不到排解,久之便诱发癌症。因此那个时候受冤屈最多的老干部和知识分子中,癌症的发病率出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峰。在我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癌症患者多为好心人。所以我常说:“好人易患癌。”那是因为好人多正直,看到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常会挺身而出,结果会得罪很多人,受到打击、报复。在这种恶劣的精神夹击下,他们又最容易往心里去,从而形成心结。实际上,他们必定是动了感情,伤到了心,出现心结,继而发展成肿瘤。
中医认为,人最深的层次是神,是我们小宇宙的主宰。如果出现黯然神伤,失魂落魄,说明神被伤害,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东医宝鉴》曰:“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中医治“神”,可尝试先用别具一格的中医心理治疗,现介绍如下:
《理瀹骈文》言:“情欲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因此,以情胜情之法,成为中医独特和重要的心理大法,可称其为一法。五行学说认为,金、木、土、水、火的顺序依次相胜相克,悲属肺金,怒属肝木,思属脾土,恐属肾水,喜属心火。情志相胜的治疗原理,就是依据五行相胜的制约关系,用一种情志纠正相应所胜的情志,有效治疗这种情志所产生的疾病。这就形成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怒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与《素问·五运行大论》均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可见“以情胜情”的基本精神,就是有意识地采用另一种情志活动(在后),去战胜、控制因某种情志刺激(在前)而引起的疾病,从而达到愈病的治疗方法。
金元时期张子和对以情胜情的疗法运用最为娴熟。他曾说:“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侮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悲可治怒,即悲哀疗法。悲哀一般属于阴性的消极心理,然而在一定条件下,悲哀可以平息暴怒、控制情绪,因而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喜可治悲,即喜乐疗法。设法使患者精神喜悦,或引起欢笑,用积极愉快的情绪促使阴阳协调、气血和畅,从而治疗因为忧愁、思虑、悲哀等情绪活动所导致的病变。恐可治喜,即惊恐疗法。喜伤心者,可以用恐吓的方法治疗。如《儒林外史》所载范进因中举而癫狂,以恐吓而使之愈的故事,就是“恐胜喜”的典型例子。故运用使患者惊惶之类的刺激方法,可以治疗某些忧虑症。由于惊则气乱,使气四散,从而解除因忧思而导致的气机郁结、闭塞等症状。某些强迫症患者,亦常于惊惧、羞畏之时,由于分散了注意力,而无意中解除了其强迫症状。怒可治思,即激怒疗法。愤怒属于阳性的情绪变动,可以起到忘思虑、解忧愁、消郁结、抑惊喜的作用,故利用激怒的心理疗法,常可治疗思虑过度而气结、忧愁不解而意志消沉、惊恐太过而胆虚气怯等属于阴性的精神情志病变。思可治恐,即思考疗法。通过反复深入思考、回忆、分析、寻找患者内心恐惧的起因和发展,悟出产生不合理病态恐惧的真正起因,病态的恐惧便会自然消失。
“移情易性”是中医另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可称为二法。情趣的转移,中医又称“移心法”。如张子和治一情志不遂患者,先了解其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知其爱好天文地理,乃与他大谈日月星辰之运行,风云雷雨等气象特征,山川河流之变迁,风土人情的奇闻,病者为之吸引,转移了对
病的注意,其后渐愈。张子和称:这种疗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投其所好,“好棋者与之奕,好音乐者与之芦笛”(《儒门事亲》)。吸引和激起患者的乐趣,移其心(情感、注意)而使忘其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也说:“情志不遂……开怀谈笑可解。”
顺情从欲为三法。顺情从欲疗法是指顺从患者的意念、情欲,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于由情志意愿不遂所引起的心身疾病。《荀子》说:“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勿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说明每个人的基本欲望是生而具有的。物质决定精神,对于这正当而必要的生活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所导致的神情病变,要“顺情从欲”。当基本的生活的欲望得到满足时,神志病变就有可能得到治愈。《灵枢·师传》说:“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顺从患者的意志、情绪,满足患者身心的需要,这种“顺情从欲”法可用于治疗抑郁症。如因失恋引发的抑郁症,可为他找一个新女朋友,如果能交往,或许病就渐愈。这就是顺情从欲。
激情刺激为四法。用言语或骤然的行为刺激患者,使之处于应激状态,借此纠正患者致病情绪、消除病症。人的情志变化,尤其是激情和应激的情况下可引起生理、病理的突然改变,如果掌握适当,应用到治疗上,可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言语开导为五法。即依靠医生在患者心中的威望,运用言语开导患者,试图治愈心理疾病。医者要待患者如知己,以诚相待,用巧妙的语言,引导其畅所欲言。然后帮助患者科学分析与解释,指出患者认知系统中非理性成分,让患者了解不良情绪来源于自己本身,所以要放弃非理性信念,避免负性情绪的困扰。《内经》云“告之以败”,即告诉患者病因、危害与禁忌;“语之以善”,即指出治疗疾病的正确途径,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导之以便”,即诱导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治愈疾病的条件和方法;“开之以苦”,即开导患者,排除精神上的苦闷,解除思想包袱,使其心态平衡。在言语开导时,也可通过给患者施以积极的暗示来消除或减轻病症。由于各种信息都能起到暗示作用,故进行言语开导时,可伴表情、手势、姿态等辅助。临床实践证明,给予积极的语言、表情、榜样、情境等暗示,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气功吐纳为六法。气功中分静功和动功,对于抑郁症患者,我们反对动功,而主张静功。静功是自我有意识地松弛机体,宁静思想,意守丹田,调整呼吸,达到自我调整心理生理活动。中医认为抑郁症的产生是因为身体的气没有理顺,造成一定程度的堵塞。只要气理顺了,就能调节情志,化解不良精神刺激。气功最适合将气理顺,可以使得经络通畅,继而身体的血液循环亦通畅,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除了中医心理治疗六法外,临床上中药调治抑郁症更为常见。中医往往从整体上认识疾病本质,循症求因,主张治病求本。如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肝主疏泄,且“女子以肝为天”,女性多忧愁善感、情志不遂,加上女性独有的生产、流产、月经失调等,容易引起气血、精神的匮乏,导致脑府失养,出现情志低落、思维迟缓等抑郁症的症状。中医用疏肝养血调经,治疗女性抑郁症有较好效果。青春期与老年期是抑郁症的高发年龄,其中青年期是儿童向成年的过渡期,机体发生整体调整,心理素质不稳定,易忧思过度而气机阻滞、郁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而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肝肾渐亏,出现生理机体衰退,“精气夺则虚”,精血不足、脑神失养,加上心理上的失落感,易形成抑郁症。而中医药依据老年人肝肾精亏的特点,总结出滋阴补肾养精的治法,对治疗老年抑郁症很有效。体弱者与先天因素有关,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者,体质羸弱多病,病者多烦忧,易形成抑郁症。中医药依据先天禀赋不足者体质虚弱的特点,用健脾益肾强体的中药常能获效。
中医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经典药方为:
(1)百合地黄汤:百合、地黄。
(2)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
(3)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
(4)越鞠丸:香附、苍术、川芎、栀子、神曲。
(5)逍遥散:柴胡、芍药、当归、茯苓、白术、甘草、薄荷。
(6)柴胡疏肝散:香附、川芎、柴胡、枳壳、陈皮、芍药、甘草。
(7)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
(8)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9)丹栀逍遥散:芍药、当归、柴胡、茯苓、白术、甘草、山栀子、牡丹皮。
(10)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大枣。
中医针灸治疗抑郁症,可用常规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即可获一定的效果。本文特介绍古代传下来的鬼门十三针。鬼门十三针是中医针灸学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也是中医神奇之所在,在古代是医玄之家的不传之秘,专治百邪癫狂,从现代医学讲就是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该针法通过针刺相应穴位,打通心经,心主神志,心乱则神志不清;选督脉,镇静安神;选脾经,气血通,精神好;选胃经,主食欲、强身体,调节情志;选肝经,通疏泄,抒发情绪;选胆经,醒脑,治头晕目眩;选肾经,治疗失眠多梦。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穴位,疏通经络,打通经脉,让气血畅通,从而控制病情。
鬼门十三针穴位和刺法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