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与阅报栏的情谊
(2023-02-27 05:27:45)
2003~2023镇江街头巷尾阅报栏开设20年了,市民与阅报栏颇有情谊。20年来,镇江市区及近郊的公共阅报栏,只要你留意-在大街小巷比比皆是,特别吸引人的眼球。
我(毛生海)与阅报栏情有独钟。今年76岁,2005年退居二线,2007年正式退休。前几年,因在办公室上班,路经阅报栏-看人不看报。退休后,如同市民-路经报栏,每天必看。
如今,我家订了几份报纸、杂志,在电脑和手机上也可以看报。退休后,空闲比较多,路经阅报栏喜欢看报。报栏约两米高、四米长+银白色和黑色组成的圆形粗壮的柱腿,边框上方横写着醒目的“镇江市公共阅报栏”。据悉,2003年江苏大学西侧-首个设置报栏,大学师生与路经行人-看报者不断。报栏的位置决定看报的人数,位置选得好-看报的人数多,可谓“眼界之中,想象之外”。
正东路人保公司与原市府的大院中间设置的报栏-引人注目,我俩从北面尚友新村来这里仅十来分钟,去正东路南侧站台等公交车外出或去南门大街菜场买菜,看到报栏均不放过。报栏专载镇江日报,一般放置两天,如果当天没看到,第二天还可看,热点内容的版面-往往放置三天以上。
大市口广场是人们游玩与锻炼的好去处,广场东侧的报栏前,从早到晚看报的人络绎不绝。我俩早上或下午外出锻炼,路经大市口广场、运河路风光带报栏-习惯健身后看一会儿报纸,觉得非常方便。
负责在报栏张贴镇江日报的人,我从未见过面,他们或男或女-每天来得早,而且风雨无阻。他们为的是,把报纸尽早贴好-让早起早来的市民及时看到当日报纸。每天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也不复杂,要做好并不容易,必须冒严寒酷暑,每天早早办理。只有耐劳、心无旁骛的人,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设置报栏的初衷就是给人家看的,而且看的人越多越好。据我观察,人气高的地方均有设置:老城区多于新城区,老街道多于新街道,人口密集区多于稀少区。由此,不长的正东路设置了四个,大中医院和火车、汽车站以及江边码头-报栏都不缺席。我与老小朋友-时常在报栏前边看边议,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从城市到农村,大家越议越觉得心明眼亮,日子越过越好。
前一篇:国企改革三年“大考”收官
后一篇:五峰山长江大桥的“桥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