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姑妈毛玲娣
(2023-01-12 05:34:17)
【按】2023.1.12博文《话说姑妈毛玲娣》,2020.9.21《话说表弟陈兴华》,可谓母子篇。
家住镇江丹徒区上党镇丰城村的姑妈-毛玲娣,2022.7.8八十八岁走了,她是我(毛生海)有血缘关系最后一位长辈-比我大12岁。下面,从三方面简述姑妈的人生经历。
------从小吃苦的女顽童
二姑妈毛玲娣-出于毛家贫困所致-8岁出门,当时-由丰城的大姑妈毛冬娣(不到60岁走了)介绍去隔壁陈甲村一家养牛。那时,姑妈还随主人家改姓“陈”,至今村上老人还叫-陈玲娣。
玲娣小时候能吃苦,又顽皮。她从陈甲-丰城-姚庄,来回二三十里
,苦中有乐。在此,不忘一事:姑妈成家后,每年正月初二赴姚庄探亲,还专门走访嫁该村的陈甲主人家-向陈大姐拜年。
------当家挑担的女内贤
姑妈个子虽小,当家后常年挑重担,而且对毛家甚为关切:1963年我考上江苏省奔牛中学高中了,去丰城时-她把自家舍不得吃的米包了一袋送给我。尔后多年,我夫人去探亲,姑妈还送了自家舍不得吃的一袋花生。陈家享有五六亩良田,二姑父生前是全村二十几个生产队长中的强者-不仅集体安排妥当,自家种田造屋出色。
姑妈汲取丈夫生前的经验,种的水稻品味颇佳。传给大儿子陈兴华后-继承父母之志,不仅把田种好,还为毛家(镇江与南京两家)供给优质大米-每年300斤,价格30元/斤。
------身心健康的女寿星
姑妈毛玲娣,是丰城村的寿星群一员。每年正月十五,我与夫人(张洪英)常去看望二姑妈。她见我俩来-先是高兴,接着喃喃自语:“走,都走了!”不仅她一家,丰城及上会(老乡)随着大年一过,占当地人口1/3的青年男女像候鸟一样-成群结队飞往各地觅食,为一家老少的生活改善而奔波劳作。
现在,行政村委会为上述补缺:专设老年人免费食堂-一日两餐(中+晚的饭菜)。对此,姑妈非常满意与感激。她属于丰城身心健康的女寿星之一,临走前不吃不喝熬了10天,邻居九十多岁的寿星姐还一直守护她。
前一篇:兔的三层文化形象
后一篇:世界大学排名榜还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