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知多点》之评优潜规则

标签:
职场达人年终评优潜规则杂谈 |
分类: 《职场知多点》专集 |
无心听花语围脖http://t.sina.com.cn/joshualin欢迎关注!
《职场知多点》之评优潜规则
(文/无心听花语)
临近年终了,稍有点规模的正规单位,几乎都会有一场或大或小的表演秀,这场秀的主题就是“年终评优”,通常惯例是安排在新春联欢会上现场表演。混在职场多年的我,曾主持过多次单位的年终评优工作,见到或听到不少关于“年终评优”大戏中的职场潜规则。
潜规则一:评优目的只是看似单纯。大多数单位,评优文件中势必会写上类似这样一条,“为表彰先进树立楷模,激励员工奋发上进”,评优目的似乎很单纯,也很在理。然而,这只是八股文格式而已。评优目的往往并不那么单纯,有的是为了“留人”,有的是为了“裁人”,有的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有的是为了“变相发放奖金”,还有的甚至只是为了“给主管部门或领导看热闹”。
潜规则二:评优程序说一套做一套。一般而言,为了体现评优不是领导内定,而是体现广大民意,评优程序上多采取自下而上的程序,比如先是个人自荐、部门或科室推荐人选,后上报单位审核,有些或许还需要上报集团公司审批。然而,别忘了还有个“评优领导小组”,这小组成员会有几个是基层员工?正因此,很多单位评优程序,最后往往变成“自上而下”。在任何职场上,走上层路线的人总有其生存空间。
潜规则三:评优标准只是看似公平。评优大多分三类,一是先进集体,二是先进个人,三是突出贡献单项奖。无论是哪一类,一般都有评比标准,有的甚至还会有评分标准。比如考核集体的,多有“团队建设”、“制度规范”、“成本控制”、“遵纪守规”之类的指标;考核个人的,也多有“德、能、勤、绩”等指标。在现实评优操作上,考核其实主要就一点,那就是拿业绩说话。一是业绩对任何单位都是最重要的,二是业绩最容易衡量,也最没争议。事实上,从评优目的和程序上看,就足以印证评优标准并不象文件中说的那样公平公正。
潜规则四:评优奖励暗的比明的多。职场上,大多会发现,评优奖励金额,摆在台面上都不会太多,少则几百上千,多则几千上万。评优对象一般也是基层多,领导少。在很多身为领导或老板的眼里,每年给员工一点小恩小惠,员工就会感恩戴德。事实上,与普通员工相对低收入而言,这点评优奖励也算是意外发了一笔不大不小的横财,这横财足以让他们心甘情愿站在台上,当着所有同事的面感谢领导感谢老板。他们哪晓得,坐在台下的所谓领导和老板,暗地里拿着数量可观的年终奖或分红,却不用上台致谢。他们或许正没事偷着乐甚至把大家当猴耍玩着呢。
我所在的单位也要评优了,作为单位主管的我有点头疼,争取尽量少点潜规则吧。

-
0(0%)
-
0(0%)
-
0(0%)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