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民企能人能忍就业 |
分类: 《职场知多点》专集 |
无心听花语围脖http://t.sina.com.cn/joshualin欢迎关注!
《职场知多点》之能忍VS能人
(文/无心听花语)
很多大学生就业首选无非是外企、国企乃至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都不会首选民企。事实上,每年都有一大批毕业生终究还是进了民企,这里面有多少是首选无望而退而求其次?有多少不是想进外企被拒想进国企被挤公务员考砸的?又有多少在进民企之前没有成为分母的痛苦经历?这种经历过失落才选择民企就业的无奈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现实困境:一是大学生对民企还有着某种本能的排斥,比如不稳定、家族化管理、不够规范、待遇不高等;二是民企的自我营销能力和招聘渠道通畅性还有待改进;三是受社会经济大环境影响,社会整体就业观念相对保守和传统。或许还有其它因素……
这里,仅仅谈谈民企用人中的一个方面,即究竟是要“能人”还是要“能忍”。“能人”势必谁都偏爱,然而“能人”往往未必“能忍”,很多能人有着诸多个性甚至性格缺陷;“能忍”也未必是“能人”,很多人有足够的忍耐力却无多大的能力。这就涉及到一个取舍问题。一般而言,对于中高层员工而言,民企和其他类型企业一样,势必看重“能”的成分相对要多一些,而对“忍”则比外企或国企要求相对宽松得多,它认同“有本事的人大多有个性”的俗话。对于基层员工,民企在“能”上就没有外企相对较高的通行门槛,它不一定要求你有多大本事却都要求你能忍,能力只要你能胜任就可以。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解释现实中一个常见现象,为什么是中高层而不是基层的外企员工选择跳槽到民企,为什么很多空降民企高层的人才最终会选择逃窜或退出。
“忍”在民企中大都表现在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能适应相对灵活的工作氛围,能忍受种种可能的潜规则等等。一般而言,在民企,应届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工作强度或许没有外企高,机制或许比国企灵活,凡事也不一定要求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但要能迅速融合到企业各种不同的小环境中去。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刚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进入民企可能会有着更多的不适应,这就要求你具备“能忍”的特质。因此,无论你当初是否心甘情愿选择民企,也无论你是基于何种考量进入民企,你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为自己的职业规划着想,要先学会“忍”着适应,再去寻求机会改变,而不是满怀诟病情绪、心存抵触地工作。
不管是外企、国企还是民企,它都是一个叫企业的经济组织,企业选择员工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标准没有高低只有各有侧重,选择出来的都是最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员工。《头脑风暴》新近推出一期名为“做洋萝卜还是做土将军”的节目,说的就是外企和民企各自的优势和软肋。记得节目中有一句话,个人觉得特耐人寻味,在我们国人眼中的外企,其实大都也是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