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资本和资产的配置效率。在市场经济中,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来进行的。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各种形式的银行、储蓄机构、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市场等等。市场的参与者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和各种金融机构,他们在资本市场中的交易形成了资本和资产的供求关系,并决定其价格。而价格又指导着资本和资产的供求及其最终配置。资本作为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其配置效率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前景。因此,一个国家或经济的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明确地标志着它的经济发展水平。
图形最早出现于日本的稻米期货市场,人们试图通过过去价格的走势变化,来预测未来,从中发现规律。由于市场中的一些因素,投机客认识到,价格并不仅仅反映供求关系,他们还包括心理因素。成功的投资人杰拉尔德.洛布描述市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证券价值的最终答案这样一种东西,一打专家可能有12种不同结论。随时间的推移,条件稍有变化,再给一次机会的话,他们会立刻改变自己的预测。市场价值与资产负债和损益表仅有部分关系,市场价值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人性的希望与恐惧、贪婪、野心,上帝的行动,金融应力与改变,天气,新的发现,时尚和其他无数的、不可能一一罗列出来的东西,充分表明了市场的非理性。
金融市场的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原理,市场走在前面。所有目前和潜在投资者的总的看法通常不是某个人所能掌握的。也许“其他人”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事情。消息不产生波动,而是价格波动产生消息,市场提前反映经济预期,在股票市场,股市的上升要比相应的经济回升来得早而且快得多。
第二原理,市场是非理性的。市场可能对事件反映非常快,这是主观的、感性的、并被狂想所控制的,这种狂想又被变换的趋势所左右,因此金融市场上的定价机制被定性为正反馈。价格在投资者的疯狂和冷漠中摇摆不定,而不是由证券价值决定。每个投资者试图理性,但实际上却表现出非理性行为,追随趋势即多数人的心理变化,即使这种心理是非理性的,我们也应该追随,这应该是非理性中的理性状态,而这种非理性仅仅是相对于证券的价值而言。追随趋势的操作,尤其注重这一点。
第三原理,环境是混沌的。宏观经济预测通常不太精确,对投资者无任何帮助。尤其明显的是,由于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常常受到小的、但非常关键的细节影响,这种细节可能改变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但无人可以预测或猜测到。更糟糕的是,上述原理又使用于金融市场。
第四项原理,图形的自我实现与自我毁灭。如果许多人使用同样的图形系统,效果之一是图形会自我强化、自我实现---即正反馈,他们可能从中获利,而无论这些图形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如果所有人都使用同样的技术分析,它的效果也可能不是自我实现,而是自我毁灭;两者区别极可能是因为图表形成后,首先出现的价格变化方向不同,因为有正反馈效应,首先出现的价格若是下跌,则立即被放大和强化,若首先出现的价格是上涨,也会被放大和强化;因此市场整体是上涨或是下跌,将对单个品种的施加极大的影响,不可忽略。每一次,图形都将继续演化,等到所有的人都看出时,图形自我化解---《金融心理学》拉斯·特维德
上涨与下跌中,趋势都会显得绵长,特别是在趋势加速时,此时心理的因素体现的最为深刻,也是趋势很可能盛极而衰的征兆;趋势最终转向首先是出现趋势破坏信号,当趋势无法继续延伸时,更多人会加入反向操作,市场将进入平衡市或转折市,当趋势转折被确认后,新的正反馈环将形成;平衡市中因为方向不明确,不会有正反馈的形成基础。在下跌市中,若如国内A股一样没有做空机制,由于多数人的止损使得下跌中的正反馈效应更加强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