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市场理解 |
高油价、奥运、农业、新能源、通信、灾后重建等等都是阶段性题材,可以自上而下选择品种,而成长和重组购并是永久性题材,宜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选择品种;后者在全流通时代尤其是市场整体估值不低的情况下更加突出,它是与高成长并肩的旋律;成长是内生,需要时间累积;重组是外延,更具备爆发力。资产重组是迅速改善绩差公司基本面和业绩的最行之有效的捷径,二级市场上重组板块不时演绎着牛股神话,相关投资机会值得深入追踪。政策鼓励央企整体上市做大做强,随着全流通的进一步推进,大型资产重组可能会在市场出现。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实际控制人变更(主业变更)往往是资产重组的前奏,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资产重组的力度与成效。
自四月十八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以来的两个月时间内,先后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资产重组、收购、股权协议转让、资产置换的行为或意向,与前期相比似乎要密集一些;其中上海本地品种居多,如巴士股份、三爱富、外高桥;公用科技、广州冷机等等也是资产变动较大的上市公司;资产变动的案例中主业和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品种机会与整体上市和资产增厚品种相比,对未来资产增值幅度的预期是机会大小的参照,比如公用科技的大股东持有广发证券15%的股权,是继辽宁成大和吉林敖东之后广发证券的第三大股东,资产整合中带来了预期以外的收益,但资本市场往往对此比较敏感,也许它已经反应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上了,冷机则是主业变更。
证券市场上,资产重组有着永恒的魅力,资产重组带给市场的获利机会远远超过其他题材,带给投资者的想象空间极大。这种想象空间也是市场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大幅改善后关于业绩成长性的超前预期。资产重组带给相关公司内在价值的提升,市场经过大幅调整,成长类品种的业绩增长与估值之间没有形成新的洼地之前,资产重组题材会再次成为主流资金关注方向,资产重组类品种会在基本面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带来新的机会,此类题材若出现赚钱效应---被发掘出来,此题材和其它品种会迅速得到市场认可。
市场上购并模式多种多样,每种模式都有历史印迹;全流通条件下,横向并购的重要性会有提升(有助于行业做大做强),混合并购的宝刀并不会见老(多样化经营似有落寞感);协议收购还是主要形式之一;举牌收购将增多,要约收购成主流尚需时间;外资收购将是并购市场的亮点。这些购并形式都有机会上演,今后并购事件的比率还会加大,值得期待。
在股权分置时代,协议收购是控股权更迭的主要形式。由于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成本低廉,通过协议的方式取得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或法人股进而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买壳上市的主要方式。协议收购的特点是程序简单直接,一旦双方价格合适,容易获得成功。全流通制度环境下,由于实现了同股同权同价协议收购占绝对主流地位的局面将会改变,收购上市公司的方式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协议收购仍将是市场实现控股权更迭的一种重要形式。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退出历史舞台,协议收购前几名股东持有的股份,仍是主要的并购模式。这将是控股权争夺中一种较为简便的方式。
当股权全流通后,协议收购的价格优势消失了,举牌收购和要约收购就开始浮出水面,尤其是对股权集中度低的上市公司,举牌收购方式更加便捷,也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可以预见,在全流通条件下,举牌收购的案例将增多。
根据新《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外资收购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规定,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外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通道已基本畅通,预计外资收购将是全流通条件下并购市场的一个亮点。
自四月十八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以来的两个月时间内,先后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资产重组、收购、股权协议转让、资产置换的行为或意向,与前期相比似乎要密集一些;其中上海本地品种居多,如巴士股份、三爱富、外高桥;公用科技、广州冷机等等也是资产变动较大的上市公司;资产变动的案例中主业和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品种机会与整体上市和资产增厚品种相比,对未来资产增值幅度的预期是机会大小的参照,比如公用科技的大股东持有广发证券15%的股权,是继辽宁成大和吉林敖东之后广发证券的第三大股东,资产整合中带来了预期以外的收益,但资本市场往往对此比较敏感,也许它已经反应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上了,冷机则是主业变更。
证券市场上,资产重组有着永恒的魅力,资产重组带给市场的获利机会远远超过其他题材,带给投资者的想象空间极大。这种想象空间也是市场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大幅改善后关于业绩成长性的超前预期。资产重组带给相关公司内在价值的提升,市场经过大幅调整,成长类品种的业绩增长与估值之间没有形成新的洼地之前,资产重组题材会再次成为主流资金关注方向,资产重组类品种会在基本面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带来新的机会,此类题材若出现赚钱效应---被发掘出来,此题材和其它品种会迅速得到市场认可。
市场上购并模式多种多样,每种模式都有历史印迹;全流通条件下,横向并购的重要性会有提升(有助于行业做大做强),混合并购的宝刀并不会见老(多样化经营似有落寞感);协议收购还是主要形式之一;举牌收购将增多,要约收购成主流尚需时间;外资收购将是并购市场的亮点。这些购并形式都有机会上演,今后并购事件的比率还会加大,值得期待。
在股权分置时代,协议收购是控股权更迭的主要形式。由于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成本低廉,通过协议的方式取得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或法人股进而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买壳上市的主要方式。协议收购的特点是程序简单直接,一旦双方价格合适,容易获得成功。全流通制度环境下,由于实现了同股同权同价协议收购占绝对主流地位的局面将会改变,收购上市公司的方式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协议收购仍将是市场实现控股权更迭的一种重要形式。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退出历史舞台,协议收购前几名股东持有的股份,仍是主要的并购模式。这将是控股权争夺中一种较为简便的方式。
当股权全流通后,协议收购的价格优势消失了,举牌收购和要约收购就开始浮出水面,尤其是对股权集中度低的上市公司,举牌收购方式更加便捷,也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可以预见,在全流通条件下,举牌收购的案例将增多。
根据新《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外资收购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规定,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外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通道已基本畅通,预计外资收购将是全流通条件下并购市场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