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忠的BLOG——价值投资 :http://blog.sina.com.cn/u/1343621523
这一段时间,静静的做研究,在快乐享受时光流淌的同时,也重新拜读《聪明的投资者》等名著,在阅读与思考中再一次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定,头脑更加清醒。在别人恐慌中,感觉到一丝充实与自在。大师的话如雷贯耳般的在耳边回响,良久难散。大师就是大师,我们需要反复的领会那来自大洋彼岸几十年前的谆谆教诲。
遗憾的是,真正的善于反省和思考的投资者毕竟很有限,包括内业大投行的顶尖人士。昨天应朋友之邀参加一家全国性大券商08年下半年的投资策略报告会,这样的会对我来说本是浪费时间,但碍于面子,同时也想多结交业内的朋友而前往。这样的报告我听了十多年,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意,我不知为什么国内的大券商老喜欢以如此的方式对愚弄其忠诚的“上帝们”而对其施以“教诲”。分析师对未来前景的悲观情绪一览无遗,我不知道国内的大机构为何如此看不到未来,天要塌下来了吗?这些分析师们真的可爱到了极至。我在想,如果这样的报告会能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对投资者施以引导,其效果是不是别具风格和引人深思呢?
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我相信在目前的形势下,对待价格的波动的正确精神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
解读:精神态度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结果。理念在所有的行业中可能没有比证券投资这样的行业再重要的了,精神态度属“道”之层面,而技巧只属“术”,其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遗憾的是,投资活动中大量的投资者重“术”而轻“道”。这样的投资者(姑暂统称为投资者)其错误的的精神态度决定了其行为结果将让其过分关注价格的短期波动而而夜夜不得安枕,更为可怕的是导致财富的灭顶之灾。
但有这样一个事实:真正的投资者很少被迫出售其股份,一般情况下,他不必关心其股票的现行牌价;只有在牌价适合其准则时,他才注意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解读:每日战战兢兢的看盘显得何其的荒谬,但大多数人习惯如此。远离报价机,投资者会少很多精神上的痛苦,尤其是在市场下跌之中。巴菲特并不是不看价格,但他只在重要时刻去关注价格与价值的偏离程度,尤其是股权报价大大偏离其内在价值时。
如果你是一个自信的投资者和明智的商人,你会让Market先生每天的意见来决定你对自己1000美元股份的看法吗?
解读:“市场先生”实在是一个乐助人的家伙,它是我们生意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他每天都出来报价,不厌其烦,风雨无阻。但是,我们手上的股份值的是1000美元,如果它今天报出1050美元而明天出来报950美元,对我们实在是没有多大意义,当它报出500美元甚至更低的价时,我们可充分利用它的愚蠢,多从他手上购买点股份。很多人是被他牵着鼻子走的,因为这些人不知道他手上的股份到底值多少钱,更谈不上投资信念,这是其投资失利的主因。2008年上半年,大盘大幅下挫,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大盘会这样,但我知道,好的公司一定会有好价,不以跌悲,耐性守候,终将胜出。价值投资更多的是等待,除了等待还是等待。
事实上,古典的“精明投资者”的定义是“在其他人都抛售的熊市中购入,在其他人都购入的牛市中抛出的人”
解读:尽管格老当时只明白了“牛抛熊买”的道理,但是,但这也难掩其伟大。真正精明的投资者,是不会在目前的点位上去拼命抛售其明显低估的股份的。但公募基金队伍里的经理会,除了应付赎回外,他们的确大多感到恐慌与无奈。从与其交流中明显感到是这样。但其中也有一些很精明的公募,他们是深得价值投资之道者,只是这样的经理太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