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些朴素的道理亘古未变(二)

(2008-06-10 10:13:44)
标签:

长线投资

价值投资

廖朝忠

股票

分类: 投资名家观点
现在行情风雨飘摇,端午节期间又上调了一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了,我知道很多人更害怕了,常人常常是这样。经历了一波十年不遇的大牛市后,很多投资者却亏损累累。我看到网络上不绝于耳的是骂管理层的、ZF的,还有骂股市不如赌场的,大多数的人认为自己不赚钱是因为外因,而自己却很聪明,根本不是自己引致的。大家亏钱心情可以理解,亏钱的事肯定让人很郁闷,毕竟那是大家的血汗钱,挣钱不易。不过,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人很理性,不是以普通的思维去从外部世界寻找投资失败的原因,而是多从自己身上找出他想要的答案,积极思考投资的大智慧,那他就有救。本博写《有些朴素的道理亘古未变》目的有二,一是让自己多思考,尽管巴老的理念我基本是全盘接受,那些道理也很简单,但是,投资的过程是个不断思考的过程,思考让头脑更清醒,更理性,更睿智,更豁达;二是,若能给那些善于思考的有缘的朋友带来一点启发,足矣。 

    有一点必须提醒的是,尽管我尽量做到忠实于格老的原意,但由于理解上的原因,其间断章取义之处在所难免,有心人最好以原著作为精读与思考的依据,若因摘抄带来歧义,那绝非我的本意,同时吾将深表歉意。

 

   但投资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把资金投资于普通股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和危险。这些不是普通股所固有的性质上,而更多的是来自持有者面对股市时的态度和行为。普通股可能是炸药。理论上来讲,合理地、保守地、心平气和投资于普通股并不难,但是,实际上投资者要受内在的和外在的混乱的诱惑所困扰。法国人说,从崇高到荒谬仅一步之遥。从普通股投资到普通股投机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遥。。。。。。在投资者的潜意识和性格里,多半存在着一种冲动,它常常是在特别的心境和不同于常规的欲望驱使下,未意识到的去投机、去迅速且够揧地暴富。”

 

   解读:(1)格老把投资者所共有的人性弱点引致的种种非夷所思但常人却认为再正常不过的流行性行为比喻成“并发症”,很贴切。股市里,人性的弱点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刚愎自用、任性、从众、恐惧、自大、懦弱、患得患失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弱点和投资者如影随形,时时刻刻都存在于大家的思想深处,挥之不去;但这并非来自于普通股本身,而是完全来自于投资者。(2)暴富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使得大家欲速则不达。偶尔抓到一个涨停板,很多投资者就沉迷于涨停板里。股市里偶有暴富,但这绝不是常态。丢掉幻想,理性一点,把目标定得低一点,对一个人的投资很有益处。

     

    令人啼笑皆非(但不奇怪)的是:当普通股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出售时,人们普遍认为购买普通股是投机或冒险行为;相反,当股票剧涨到根据过去的经验毫无疑问是极危险的水平时,购买股票反而成了投资,购买者反而成了投资者。

   

     解读:当股价下跌时,大家认为,买了,马上就亏损,所以风险很大。而在涨时,一买就赚钱,所以,认为这种投资很划算。这是由于人们的短视及短期暴富心理造成的。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战略眼光的。我在想,中国公募基金的排名实在无聊,一个月落后了又如何,一年呢,也无所谓啊。巴老也不是每年都比别人厉害,用一个月、一年去衡量投资业绩实在令人哑然。有些媒体也很不专业,老是喜欢给大家灌输一夜暴富的思想。中国股市的不成熟,任重而道远,有管理层原因的,也有投资者自身问题的,当然,上市公司及媒体的不成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管它那么多了,别人不成熟,我们一定要理性。

 

    投机使人着迷,如果你在这个游戏中获利,你就会更加着迷。如果你想想试试你的运气,最好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此用,且这个比例越小越好。

 

    解读: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是先用部分资金做投机,但是,一定要坚守原则,不能突破既定的比例。这一般来说,一个人做投机养成习惯了,总会超越既定的计划,这是很危险的。这对个人来说,自控力很重要。

 

     在华尔街,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解读: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其实就是从众的行为,在股市里,跟着羊群走一定会迷失方向,因为大多数人的方法是错的,你跟着错的方法做,结果一定是错。在股市里呆了十五年,见到的也不少了,我常常在思考人性,还好,自以为在这方面,还是收获挺大的。在股市混的头几年,我当时就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不听别人的,听自己的,哪怕当时是投机,但是,独立思考是多么的重要!

 

     在萧条的深处或熊市出现时,一般人看不到希望,只认为情况会更糟。同样,当某个企业或工业略呈不景气之势时,华尔街就认为它的将来完全没希望了,因此不管它的股票价格多低都不买。这两种推理是相似的,同样是荒谬的。

 

     解读:人都是这样,在乐观时看不到风险,在悲观时过分的绝望。普通的投资大众如此,但是,公募基金里,那些经理们不一样也是如此吗?年轻只是一个原因,更多的是人性使然,我不明白为何在5000点以上信心十足,3000点反而看不到了希望。大家离市场太近,而且看重的是趋势,而不是企业的价值,所以,乐观时以为还有更高的点位在后面,下跌时,以为世界末日要来了。机会是在绝望中产生,在乐观时结束,历史从来都是如此惊人的相似,但又不完全一致。我们要看的永远是企业的经营,而不是市场的趋势,更不是市场现在流行什么,如果有人给我悄悄透露下一步将是什么板块在涨,我将充耳不闻。

 

      (未完待续)选自廖朝忠的BLOG:http://blog.sina.com.cn/u/13436215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