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月里的暖石——记我的恩师吴蔚清

(2025-11-01 20:00:18)
标签:

情感

分类: 生活散文

岁月里的暖石

——记我的恩师吴蔚清

黄争荣

1998年,我刚入职金山中学不久,工会体检的结果让心头一沉——领导体恤,劝我回家休养。那段日子里,最暖的记忆,是时任工会主席的吴蔚清老师,特意和江为民副校长一同从学校赶漕泾老屋看我。她没多说什么大道理,只是轻声宽慰:“你年纪轻,安心养着,很快就恢复,不要多想转头又握住我母亲的手,细细叮嘱我的饮食起居,还反复安慰我神情焦虑的父亲和祖母“你们放宽心,精神压力也不要大,让黄争荣在家好好休养。当她看到我简陋房间里那挤得满满当当的书架时,忽然眼睛一亮,语气里满是惊喜:“农村里很少见到有这么多书的争荣,不简单啊!那句赞许,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休养时的沉闷时光。

吴老师身形清瘦,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总带着温和的笑意,像春日里融化的溪水。她的衣着从不大红大紫,却永远熨帖整洁,连衣角的褶皱都像是精心打理过;说话时语调像浸了温水,软有力,笑声爽朗,能把沉闷的空气都搅得鲜活起来。更难得的是她做事的利索——作为我语文教学的带教师傅,我们在同一间办公室隔不远,教学成了我们最亲近的纽带。我总爱搬着椅子去听她的课,看她如何把枯燥的文言讲得活色生香;她也总在听我的课后,拿着教案细细点拨,哪里该留白,哪里该追问,条理清晰得让我豁然开朗。

20034月的安徽定远之行,至今想起来仍像在昨日。那时区教研员胡锦中老师带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们去他的母校定远一中交流我被组里推荐上一节《长亭送别》展示课。为了这课,我特意写了幅篆体书法习作——内容是李叔同的《送别》,一幅行书习作——内容是柳永的《雨霖铃》,还准备了《西厢记》光碟可越临近日子,心里越忐忑。抵达定远的那晚,天色像泼了墨,黑得彻底。吃好晚饭回到宾馆房间,我还伏在写字台上修改教案,有点焦虑。吴老师不知什么时候察觉到了我的不安,轻轻敲了敲我的房门。开门时,我看见她刚洗完头,发梢还滴着水,水珠顺着脸颊往下滑,她却没顾上擦,就坐下来和我说教案上的重点:“你别把教学思路绕复杂了,就抓两个问题:一是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二是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末了她拍拍我的肩膀,语气笃定:你底子好,放轻松,这课肯定出彩。早点休息,养足精神才重要。那夜,我躺在床上,想着她的话,心里的焦虑渐渐散了,很快就睡熟了。

第二天上课,我推开教室门,里面竟然坐满了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落在我身上。我心里一紧,却在看到吴老师坐在后排、笑着朝我点头时,瞬间定了神。想起她昨晚的叮嘱,我深吸一口气,走到讲台前,先和学生笑着做了自我介绍:当我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因为我也是安徽人。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的,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我的亲人一样……”学生们都笑了,我和他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接着,我展示了篆体书法习作,还顺口唱起了李叔同的《送别》,学生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整节课顺着预设的思路推进,我和学生的互动很顺畅,他们的发言也格外精彩,有的学生还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崔莺莺的心理变化。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展示了另行书书法习作《雨霖铃》。课后,几个学生围着我要在语文书上签名和留言,脸颊上还带着兴奋的红晕,叽叽喳喳地说老师您的字写得真好看”“您的课上得真好。评课的时候,老师们的夸赞声此起彼伏。定远一中语文教研组长说,“这节课本身就是一篇散文诗。”我既激动又庆幸——若不是吴老师前一晚的点拨,我恐怕不会有这样从容的状态,这节课也不会达到这样好的效果。

后来我写组诗《美丽的日子》,第一首就写给了她里面有这样几“希望在不断的寻找中失去,憧憬在不断的失去中再现;没有多少郁悒可以铭记,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从头再来,温情就会永远。”这话是她教我的,也是她待人处世的通透,像一颗珍珠,一直藏在我心里。20081月,我一时兴起写了首打油诗:健步如飞赛神仙,高瞻远瞩心坦然。蔚然成风弟子看,青出于蓝胜于蓝!”通过短信发给了。她很惊喜,来电致谢。可后来我才发现,竟把她名字里的写成了向她道歉,她却名字就是个记号,你的心意是真的,比什么都强。那份宽容,比任何夸赞都让我暖心。

不光是教学,我的生活琐事,她也总记挂着。恋爱屡屡受挫时,我常对着她叹气,她就坐在我身边,递杯热茶:缘分这东西急不来,该来的时候自然会来。20059我结婚,她带着一批徒弟祝福我拉着我妻子的手细细打量,笑着说:“黄争荣有福气,娶了个能干贤惠的好姑娘。我业余爱写作,每次拿给她看,她都看得格外认真写了《与涂传法书》她读了两遍,轻轻点头说:有归有光不事雕琢却见真情的味道。我写《还乡记》,她看完又说:读出了几分鲁迅笔下的乡土滋味,把家乡的人和事写活了。那些评价,不像刻意的夸奖,更像懂我的人递来的一盏灯,照亮了我写作的路,也让我更有信心在文字里坦诚地表达自己。后来我遇孩子教育的难题、工作上的困惑,哪怕只是打电话跟她吐槽,她也总耐心听着,不打断、不催促,等我说完了,再慢慢帮我捋思路。连换个角度想,或许事情就没那么难了这样简单的话,从她嘴里说出来,都温和又有力量,总能让我烦躁的心平静下来。

自从2003年我获得尚德杯语文教师下水作文一等奖后,知道我的人渐渐多了,我也变得忙碌起来。除了正常上课,还会接到各种任务:写领导致辞、大型活动主持稿、教育宣传片的解说词、朗诵诗……常常要熬到深夜,眼睛里的红血丝总消不下去。吴老师知道后,每次碰到我,都先叹口气,语气里满是心疼:领导知道你会写,就总想着找你,你也不会推,身体哪扛得住?可叹完气,又忍不住叮嘱:你有时要学会说,别总把活儿都揽在自己身上,身体才是最要紧的。不过你的性格是这样的,要改,也难啊!

20114月,我纠结要不要去教师进修学院当高中语文教研员,给吴老师打了电话,絮絮叨叨地说了自己的一些顾虑,从工作内容到未来发展,语气里有些迷茫。她在电话里静静听着,等我说完了,才慢慢帮我分析:学校的平台安稳,你也熟悉,但教研员这个平台更大,能接触到更多学校、更多老师,也能把你的教学经验和想法分享给更多人,更能把你的才华用在实处,对你的专业发展也好。最后她顿了顿,语气坚定:我倾向你去,这么好的机会,别错过了。后来我做了教研员,她常关注我——朋友圈里看到我的活动报道,要么点赞,要么发来微信:做得好,但别太累,留些时间给家里。那些简单的文字,像冬日里的暖阳,一直暖着我的心。

我还记得有一年学校工会组织师徒结对活动,我和吴老师及语文组的一些师徒一起登台演出。吴老师的点子多,说要用最真的方式,把师徒情装进去,最后定了用一首诗、一支舞、一杯酒和一幅字串起这份情谊。诗歌《美丽的日子》由我创作,这样一大段就像美丽的蝴蝶,飞进了我的内心世界;就像燃烧的红烛,照亮着我的情感世界;就像雾海中的航灯,指导着我的理想世界;就像酷暑中的凉风,吹进了我的知识世界。……无论是近在眼前还是远在天边,无论是经历磨难还是面临离别,我对您们的爱将永不停歇。就让我们一起把这情切切的心意,把千言万语一并浓缩,铺开宣纸挥墨书写师徒情深’”

演出那天,我们先集体分角色朗诵这首诗,声音里满是真挚;接着我和吴老师跳了一支简单的舞,的动作不熟练,她鼓励我放松身心;然后我们拿起酒杯,轻轻碰了一下,喝了一点红酒,酒里满是师徒间的情谊;最后我铺开宣纸,拿起毛笔,挥墨写下师徒情深四个大字展示在舞台上,台下瞬间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吴老师站在我身边,笑得像个孩子,眼睛里闪着光。

20036月,吴老师本来到了退休的年纪,却被汤校长挽留下来,返聘了一年。一年后,她没闲着,去了市里的一所民办学校上课,凭着扎实的教学功底,成绩格外突出。后来,她又被交大南洋聘请去上课,还做了几年的教学顾问(每周去半天),同时被进修学院请去上高复班的课,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更多学生。在这期间,她一边忙着工作,一边还要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后来又经历了丧母之痛,可她从没在我们面前抱怨过一句,总是把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我作为教研员,曾和她一起在交大南洋听课、评课。她常跟我说:交大南洋的学生语文底子不差,他们的情商很高,你只要真心对待他们,把知识好好讲给他们听,他们都会认真听你的课。就是学校的师资流动实在太快,好不容易发现好苗子,花心思培养了,眼看着在教学上有起色了,却又调离了,太可惜了啊! 说起这些时,她的语气里满是惋惜。

直到2010年,吴老师才开始真正的退休生活她的退休日子过得像幅淡雅的水墨画,满是平和与惬意:早上和老伴胡老师去菜场,她挑带着露水的青菜,说新鲜的菜炒出来才甜,胡老师就跟在她后面,手里拎着活蹦乱跳的鱼,两人的身影在烟火气里慢慢晃着,满是岁月静好;下午她在家看书、追剧,有时约上昔日的金中老同事们一起跳跳舞,或坐在咖吧里喝喝茶、聊聊天,话题总离不开当年在学校的趣事;兴致上来时,她还会写点短文发表在《金山报》上,文字朴实无华,字里行间全是过日子的真情实感。我总劝她多写点,把那些故事都记下来,她却笑着摇头:写文章要凭感觉,没那个劲儿的时候,硬写就没味道了,倒不如顺其自然。可即便退休了,她也没完全脱离金中,常去参加学校关工小组的会议,为金中的发展出谋划策,说起金中的事,眼里仍闪着当年的光,那份对学校的热爱,从未减退。

从刚入职时的迷茫青年,到如今能在教研岗位上站稳脚跟,二十多年来,吴老师就像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一直照亮着我前行的路:她是工会主席时,用温暖驱散了我初入职场的不安,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关怀;她是语文师时,用智慧引我走进了教学的殿堂,让我在教学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她是长辈时,用真心包裹着我的生活与身体,让我在困境中总能感受到力量;她是挚友时,用通透帮我拨开了困惑的迷雾,让我在迷茫时总能找到方向。

那些她曾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像一颗颗暖石,铺在我成长的路上,每一步踩上去,都带着温温的暖意。

如今每次想起她,眼前总浮现出她戴着金丝边眼镜、笑着说话的样子。惟愿恩师身体安康,日子过得像她写的短文一样,满是平和与欢喜;也盼着某天能再读到她的文字,听她笑着说:这次的感觉,来得正好。

2025.10.21上午第一稿10.23下午第二稿

10.25下午第三稿

10.26晚上第四稿

10.30下午第五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