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二附中语文学科调研报告
(2025-03-15 11:19:25)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教研论文 |
执笔人:黄争荣
一、调研的基本概况
1.调研目的:了解新教材实施情况和高三毕业班教学情况
2.调研对象:语文教研组
3.调研方法:观课,参加备课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查阅资料,和教师交流
二、调研数据统计与描述
(一)新教材实施情况
高一、高二、高三语文备课组教师在三位备课组长吴洁萍老师、冯敏老师和陆元丰老师的带领下,在有序推进新教材的实施。他们通过集体备课,研读课程标准、新教材和教师用书,设计教案和学案,努力落实单元学习(研习)任务。在高三专题复习中,教师准备充分,有精心设计,课件共享,组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注重学法指导。在高一文言文新授课中,教师以串讲的方式,讲解文言文知识点和课文的内容,有学案设计。教师能够使用自编的练习以及选择性地使用新教材配套练习册等。
(二)听课、作业布置批改概况
表1:课堂教学情况
|
听课学校 |
二附中 |
听课时间 |
3月10日 |
学科 |
语文 |
|
课题 |
“语”近旨远,“言”中事隐——语言赏析专题复习 |
班级 |
高三1班 |
||
|
要素 |
观察点 |
赋分 |
|||
|
目标 |
1.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清楚地描述学习结果 2.课时教学目标有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 3.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4.课时教学目标符合学情特点 |
8 |
|||
|
内容 |
1.教学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 2.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使用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 |
8 |
|||
|
结构 |
1.以教学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内容 2.各教学环节(或任务、活动、问题等)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有助于分步达成教学目标 |
8 |
|||
|
实施 |
1.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2.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师生互动充分、有效 |
7 |
|||
|
作业 |
1.作业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一致 2.作业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作业量符合国家课程(或相关政策)要求 |
7 |
|||
|
总分 (各要素赋分按:好8分,较好6分,合格4分,不合格2分) |
38 |
||||
表1:课堂教学情况
|
听课学校 |
二附中 |
听课时间 |
3月10日 |
学科 |
语文 |
|
课题 |
《齐桓晋文之事》 |
班级 |
高一7班 |
||
|
要素 |
观察点 |
赋分 |
|||
|
目标 |
1.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清楚地描述学习结果 2.课时教学目标有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 3.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4.课时教学目标符合学情特点 |
6 |
|||
|
内容 |
1.教学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 2.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使用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 |
6 |
|||
|
结构 |
1.以教学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内容 2.各教学环节(或任务、活动、问题等)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有助于分步达成教学目标 |
6 |
|||
|
实施 |
1.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2.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师生互动充分、有效 |
6 |
|||
|
作业 |
1.作业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一致 2.作业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作业量符合国家课程(或相关政策)要求 |
6 |
|||
|
总分 (各要素赋分按:好8分,较好6分,合格4分,不合格2分) |
30 |
||||
表1:课堂教学情况
|
听课学校 |
二附中 |
听课时间 |
3月10日 |
学科 |
语文 |
|
课题 |
“语”近旨远,“言”中事隐——语言赏析专题复习 |
班级 |
高三8班 |
||
|
要素 |
观察点 |
赋分 |
|||
|
目标 |
1.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清楚地描述学习结果 2.课时教学目标有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 3.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4.课时教学目标符合学情特点 |
8 |
|||
|
内容 |
1.教学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 2.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使用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 |
8 |
|||
|
结构 |
1.以教学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内容 2.各教学环节(或任务、活动、问题等)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有助于分步达成教学目标 |
8 |
|||
|
实施 |
1.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2.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师生互动充分、有效 |
6 |
|||
|
作业 |
1.作业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一致 2.作业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作业量符合国家课程(或相关政策)要求 |
6 |
|||
|
总分 (各要素赋分按:好8分,较好6分,合格4分,不合格2分) |
36 |
||||
表2:书面作业调研情况
|
高三 |
份数 |
20 |
是否自编练习 |
是 |
|
|
要素 |
观察点 |
赋分 |
|||
|
内容 |
1.与教学目标一致 2.与学生基础匹配 |
6 |
|||
|
表述 |
1.题干表述准确 2.完成要求清晰 |
6 |
|||
|
结构 |
1.内容覆盖面广 2.题型多样 3.难度分布合理 |
6 |
|||
|
时间 |
估计作业用时适当 |
6 |
|||
|
批改 |
1.批改符号规范,批阅准确及时 2.有针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 |
6 |
|||
|
总分 (各要素赋分按:好8分,较好6分,合格4分,不合格2分) |
30 |
||||
(三)校本教研概况
表3:教研(备课)活动调研情况
|
活动名称 |
现代文二专题复习策略研讨 |
||
|
观察点 (按程度由低到高1~5分) |
评分标准 |
||
|
主题 |
贴近教学实际;与计划匹配 |
5 |
5分:主题明确,属于既定教研计划,围绕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与现象开展教研活动。 3分:主题明确,但不属于既定教研计划,也未直接指向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1分:主题笼统指向研究范畴或领域或多个关联性弱的主题,没有聚焦明确的活动主题。 (2分和4分为介于其间的过渡值) |
|
过程 |
安排有序;重点突出;解决问题 |
5 |
5分:活动步骤清晰,有重点环节;氛围平等、表达充分;对问题或解决能形成共识,有助于活动后续推进。 3分:活动步骤清晰,但没有形成建设性的共识或结论。 1分:活动环节零乱,缺少必要的组织与协调,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与聆听不同观点,没有明确的共识或活动的结果。 (2分和4分为介于其间的过渡值) |
|
发言 |
紧扣主题,引发思考;发言面广,对他人的看法有回应 |
4 |
5分:每位组员都能围绕主题作有准备、有针对性的发言;部分发言具有启发性,并能回应其他组员的观点。 3分:有两位及以上组员发言,但发言面整体有限。且发言的针对性不强、启发性弱或氛围不积极。 1分:仅主持人一人发言,没有互动,没有其他观点的表达。 (2分和4分为介于其间的过渡值) |
|
特色举例 |
聚焦活动主题,内容准备充实,教师讨论积极,分工明确,教研氛围和谐。 |
||
三、调研后的分析与思考
表4:听课、备课、作业调研情况汇总表
|
学科 |
听课 |
备课 |
作业批改 |
||||||||||
|
总节数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
总本数 |
好 |
一般 |
差 |
总本数 |
好 |
一般 |
差 |
|
|
语文 |
3 |
2 |
1 |
|
|
5 |
3 |
2 |
|
20 |
10 |
10 |
|
|
|
|
|
|
|
|
|
|
|
|
|
|
|
|
(一)总体情况概述
本次调研参与高三备课组教研活动和听课活动。备课组活动由备课组长陆元丰老师主持,主题为“现代文二专题复习策略”。教师们讨论积极,分工明确,教研氛围和谐。具体程序是:陆元丰做开场白,分析了此次月考的情况,聚焦了突出问题,梳理了知识点,老师们围绕问题和困惑,提出了一些策略,陆元丰做了总结。
观摩3节课,其中两节是高三陆元丰老师和王大龙老师的专题复习课(语言表现力的赏析),一节是高一骨干教师蒋易的新授课《齐桓晋文之事》。专题复习课的内容聚焦课标、教材、语段与考点衔接,课堂容量充实、节奏明快。新授课是文言文常规课,课堂容量偏少、节奏较缓。听课结束后,我们和老师们做了一些交流,翻阅了高三语文教师的备课本和部分学生的作业本。
(二)经验与亮点
1. 高三专题复习扎实高效
2. 高三备课组凝聚力强
3. 教师基本功扎实
三、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1. 高一教学需提质增效
课堂容量不足,节奏比较慢,教学设计缺乏精细规划,文言文教学对知识点的讲解和梳理缺少必要的板书,课堂关注学生不够;教师备课对学情与教材的整合能力有待提升。
2. “双新”理念落实不足
单元整体教学意识薄弱,情境任务设计较少,课堂仍以传统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活动占比比较低。
3. 课堂特色与创新不足
教学亮点较少,缺乏个性化设计,未能充分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4. 自编练习成册不够
目前我们了解下来,高三教学复习资料基本上是以电子版为主,不像其他一些学校通过油印发给学生,可能是学校的经费紧张,但是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不易保存的现象。
(二)改进建议
1. 强化备课管理与教研联动
2.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增加课堂学生活动的比例(如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读写结合任务),减少教师单向的讲授;设计真实情境任务(如项目式学习、跨文本联读),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3. 打造特色课堂亮点
结合文本的特质,提炼教学的切入点(如语言风格对比、文化内涵探究),增强课堂的辨识度;高三复习课可尝试“真题剖析+学生命题”“微专题整合”等创新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4. 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本次调研反映上师大二附中高三备课组教学工作扎实高效、团队协作力强,高一备课组需在备课深度与课堂设计上改进。我们建议学校要进一步推动“双新”理念落地,以学生活动为抓手,以“问题导引”策略打造“高质、灵动、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025年3月14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