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附中语文学科调研报告
(2024-10-22 11:13:0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研论文 |
三附中
执笔人:黄争荣
一、调研的基本概况
1.调研目的:了解新教材实施情况和高三毕业班教学情况
2.调研对象:高三语文备课组
3.调研方法:观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查阅资料,和教师交流
二、调研数据统计与描述
(一)新教材实施情况
高一、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师分别在何逸莹老师和林令娟老师的带领下,从开学至今,在有序推进新教材的实施。他们通过集体备课,研读课程标准,借鉴教师教学用书和区市级教研活动的优质资源,集思广益,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后,教师能够使用自编的练习以及选择性地使用新教材配套练习册。而高三语文备课组教师在备课组长丁蓓蓓老师的带领下,在新授课的时候,有意识带专题复习。课堂教学中注重主问题的设计和推进以及学法的指导。
(二)听课、作业布置批改概况
表1:课堂教学情况
听课学校 |
三附中 |
听课时间 |
2024.9.23 |
学科 |
语文 |
课题 |
《陈情表》 |
班级 |
三(3) |
||
要素 |
观察点 |
赋分 |
|||
目标 |
1.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清楚地描述学习结果 2.课时教学目标有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 3.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4.课时教学目标符合学情特点 |
8 |
|||
内容 |
1.教学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 2.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使用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 |
8 |
|||
结构 |
1.以教学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内容 2.各教学环节(或任务、活动、问题等)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有助于分步达成教学目标 |
8 |
|||
实施 |
1.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2.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师生互动充分、有效 |
7 |
|||
作业 |
1.作业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一致 2.作业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作业量符合国家课程(或相关政策)要求 |
7 |
|||
总分 (各要素赋分按:好8分,较好6分,合格4分,不合格2分) |
38 |
表1:课堂教学情况
听课学校 |
三附中 |
听课时间 |
2024.9.23 |
学科 |
语文 |
课题 |
《时代楷模,叙以导之——必修上第二单元3课研读》 |
班级 |
一(5) |
||
要素 |
观察点 |
赋分 |
|||
目标 |
1.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清楚地描述学习结果 2.课时教学目标有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 3.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4.课时教学目标符合学情特点 |
8 |
|||
内容 |
1.教学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 2.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使用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 |
8 |
|||
结构 |
1.以教学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内容 2.各教学环节(或任务、活动、问题等)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有助于分步达成教学目标 |
7 |
|||
实施 |
1.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2.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师生互动充分、有效 |
7 |
|||
作业 |
1.作业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一致 2.作业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作业量符合国家课程(或相关政策)要求 |
7 |
|||
总分 (各要素赋分按:好8分,较好6分,合格4分,不合格2分) |
37 |
表1:课堂教学情况
听课学校 |
三附中 |
听课时间 |
2024.9.23 |
学科 |
语文 |
课题 |
《陈情表》 |
班级 |
三(5) |
||
要素 |
观察点 |
赋分 |
|||
目标 |
1.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清楚地描述学习结果 2.课时教学目标有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 3.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4.课时教学目标符合学情特点 |
7 |
|||
内容 |
1.教学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 2.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使用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 |
7 |
|||
结构 |
1.以教学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内容 2.各教学环节(或任务、活动、问题等)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有助于分步达成教学目标 |
6 |
|||
实施 |
1.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2.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师生互动充分、有效 |
6 |
|||
作业 |
1.作业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一致 2.作业内容科学、准确、适切 3.作业量符合国家课程(或相关政策)要求 |
6 |
|||
总分 (各要素赋分按:好8分,较好6分,合格4分,不合格2分) |
32 |
表2:书面作业调研情况
高三 |
份数 |
20 |
是否自编练习 |
是 |
|
要素 |
观察点 |
赋分 |
|||
内容 |
1.与教学目标一致 2.与学生基础匹配 |
7 |
|||
表述 |
1.题干表述准确 2.完成要求清晰 |
7 |
|||
结构 |
1.内容覆盖面广 2.题型多样 3.难度分布合理 |
7 |
|||
时间 |
估计作业用时适当 |
6 |
|||
批改 |
1.批改符号规范,批阅准确及时 2.有针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 |
6 |
|||
总分 (各要素赋分按:好8分,较好6分,合格4分,不合格2分) |
33 |
(三)校本教研概况
表3:教研(备课)活动调研情况
活动名称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三文言文复习策略 |
||
观察点 (按程度由低到高1~5分) |
评分标准 |
||
主题 |
贴近教学实际;与计划匹配 |
5 |
5分:主题明确,属于既定教研计划,围绕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与现象开展教研活动。 3分:主题明确,但不属于既定教研计划,也未直接指向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1分:主题笼统指向研究范畴或领域或多个关联性弱的主题,没有聚焦明确的活动主题。 (2分和4分为介于其间的过渡值) |
过程 |
安排有序;重点突出;解决问题 |
5 |
5分:活动步骤清晰,有重点环节;氛围平等、表达充分;对问题或解决能形成共识,有助于活动后续推进。 3分:活动步骤清晰,但没有形成建设性的共识或结论。 1分:活动环节零乱,缺少必要的组织与协调,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与聆听不同观点,没有明确的共识或活动的结果。 (2分和4分为介于其间的过渡值) |
发言 |
紧扣主题,引发思考;发言面广,对他人的看法有回应 |
5 |
5分:每位组员都能围绕主题作有准备、有针对性的发言;部分发言具有启发性,并能回应其他组员的观点。 3分:有两位及以上组员发言,但发言面整体有限。且发言的针对性不强、启发性弱或氛围不积极。 1分:仅主持人一人发言,没有互动,没有其他观点的表达。 (2分和4分为介于其间的过渡值) |
特色举例 |
活动聚焦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交流,基于实证,体现针对性、操作性和启发性。 |
三、调研后的分析与思考
表4:听课、备课、作业调研情况汇总表
学科 |
听课 |
备课 |
作业批改 |
||||||||||
总节数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
总本数 |
好 |
一般 |
差 |
总本数 |
好 |
一般 |
差 |
|
语文 |
3 |
2 |
1 |
|
|
6 |
4 |
2 |
|
30 |
25 |
5 |
|
|
|
|
|
|
|
|
|
|
|
|
|
|
|
(一)总体情况
高三备课组6位教师(备课组长丁蓓蓓老师因去参加上海语文高考评价会而请假)的精神面貌都很好,教学工作认真投入,团结协作,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新授课带复习,准备的课件很好。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时,有主题聚焦——基于教学评的一致性,有任务分工——五位老师依次交流学情分析、学习资料统整(课内外知识联动)、课例分享(教材教学与专题复习衔接)、学习评价(作业的设计与反馈)和写作指导(读写贯通的策略)。教师参加区级和市级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另外,根据顾燕文老师的安排,我听了青年教师刘思薇借班上的试讲课《时代楷模,叙以导之——必修上第二单元3课研读》。教学目标明晰,内容丰富,板块清晰紧凑,师生互动交流顺畅。
(二)经验与亮点
1、教学认真投入,团结协作,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实施。
2、课堂教学体现“三个注重”,即注重文本解读、注重问题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无论是高三的两节新授课《陈情表》,还是高一的研读课,三位老师都很注重文本解读、问题设计和学法指导。三位老师的单元目标意识都很强,对文本都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新授课中,吴雨柔老师通过主问题“《陈情表》有说服力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先从情和理的角度,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语句,进行梳理、品读和感悟,然后从语言表达形式的角度,诸如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思考有说服力的原因。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有意识通过表格引导学生比较、辨析情理的前后顺序对说理的影响和效果,有意识设计板书和进行课堂结论及小结,体现了她的匠心。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语言得到了实践,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且情感得到了体验,如何进行准确地表情达意获得了方法。刘思薇老师通过主问题“新闻的生命力在于‘新’,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重读这些‘旧’闻?”引导学生聚焦三篇课文中的主人公张秉贵、袁隆平和钟扬,思考袁隆平缘何不“平”凡?张秉贵秉持了何种的可“贵”?钟扬宣“扬”着什么精神?她提供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上世纪墙上的标语、照片、名家的评论等,给学生学习的支架,让学生思有方向,学有路径,立足文本,抓住关键语句。可贵的是,刘老师借班上课不紧张,和学生互动交流很顺畅,而且设计别出心裁,能够从文章题目中设问激趣,还给出课堂结论和小结,板书也有设计,简洁明了。刘严亭老师则通过对《陈情表》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文字的疏通,引导学生理解文意,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体会作者的语气、表达的层次和陈情的方式,从而理解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
3.备课组活动有设计、有成效、有启发。活动由吴雨柔老师代替备课组长丁蓓蓓老师组织,明确了活动的背景和要求,做到了主题明确,聚焦“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三文言文复习的策略研讨”,安排有序,发言精彩,即五位老师分别从学情分析、学习资料统整(课内外知识联动)、课例分享(教材教学与专题复习衔接)、学习评价(作业的设计与反馈)和写作指导(读写贯通的策略)展开交流,交流结合课件,有质量,研讨有小结,有启发,体现了教师的用心和智慧。
(三)问题与建议
1、加强学习研究,优化备课方案。无论是对高一高二老师,还是对高三老师,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要点与单元实施》都很重要,它们可以指导我们去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和要求、准确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和任务、正确把握教材和理解文本等。有的教师备课本所呈现的内容还不够完整,需要补充优化加强。对高三老师来说,还要有意识地去研究近三年的上海春考卷秋考卷和外省市的高考卷,发现一些命题的规律和趋势对自己的教学产生的引导作用,从而改进教学设计。
2、关注学生学习,优化课堂教学。从本次观课和上周观课来看,学生的听课状态是不错的,教师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学生进行言语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还可以增加。比如在文言字词疏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一些重点字词,而不一定都是教师标注好的,在疏通时,节奏还可以加快;如课堂小结可以尝试让学生来完成,教师进行点拨和指导等。还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语言特点时,可以启发学生关注文本后面的“学习提示”,可以朗读思考,从中领悟,当然,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尽量要精准,比如骈散结合,而不是短句整句。教师注意到细节,可以优化课堂教学。
3.注重预习反馈,优化作业设计。从翻阅资料看来,目前高三备课组有一些自编练习,如课内文言文练习、古诗词鉴赏复习、名句默写等。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预习作业设计和反馈,通过早读课,一方面丰富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加强反馈交流。就课内文言文练习,只是挖空让学生做,似乎还不够,很难构建起学生的知识系统,还需要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梳理和归类,做到前后之间关联,单篇贯通单元和文体。还有有效使用配套练习册,加强读写贯通,尤其是高三,要有意识给学生指导专题阅读,积累时文素材和思想见解,可以动笔梳理思路,并且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进行交流。
4、用好优质资源,助推教学复习。针对高三的教学复习,可以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特长,准备一些专题复习资料,特别是准备立足教材的单元贯通专题复习资料等。可以选择性使用上一届高三的优质资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上海市空中课堂资源和我区“金智云”课堂的资源。也可以加强和区内兄弟学校的交流,分享一些教学经验和资源。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