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精英会热议海西商机

标签:
精英会经理人协会东南早报海西创意产业财经 |
分类: 精英会 |
创意产业经济步入黄金时期
2009-06-03 19:30:00
有关海西新商机的话题在产业界引发热议。
张利琴
朱娇梅
杨清霞
作为台湾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泉州的民营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上周,早报精英会联手泉州市职业经理人协会,邀请了美国骆驼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利琴、福州泽帆餐饮管理公司泉州办事处经理朱娇梅、厦门建发酒业有限公司服务部总监陈宝根、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晋江支公司副总经理杨清霞、福建火山拓展机构总经理张香武、泉州联创专业涂装辅材公司总经理杜清艺、世界杰出华商体育产业协会福建分会秘书长陈巧弹等业界精英就如何开拓海西商机展开讨论。
与会人士分析,国家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列为国家级战略试验区,是因为海西战略既能够充分发挥福建的区位优势,又有利于加快两岸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加快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福建省内活跃的民营经济则是海峡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内在力量,福建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相对宽松,形成了在小商品领域的独特优势,涌现了晋江、石狮等一批民营经济发展的模范地区。随着国家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这一东部沿海地区的内部短板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迎头赶上。
福建一直将石化、机械、电子信息作为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国务院意见亦要求海西经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鼓励建立与台湾产业配套的以及大陆台资企业所需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与会精英认为,从两岸的经济结构来看,两岸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且有利于台湾地区进一步融入亚太区域的经济整合,未来,海西发展将步入黄金时期。
观点1 创意农业商机巨大
休闲农业在台湾发展较早,现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台湾农业转型的新走向。与会人士认为,大陆发展休闲农业有优于台湾的先天条件,除农村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东西南北、山海湖草原各具特色外,大陆还有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广阔的腹地市场,因此,联手互补发展休闲农业,前景不可估量。
张香武介绍说:“我看过福建很多户外休闲场地及景区,如水库、农场等,也认识很多台商,看了他们在大陆创办的果园,感觉台湾企业的管理很科学、技术很先进。”他说,台湾人的果园进行的是科学化的管理,从嫁接、技术研发、采摘、深加工,渗透到最后的销售环节,还引入体验式消费概念,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因、茶园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
近年来国内外对体验经济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开发新动向已引起了旅游学界的重视。休闲农业与一般旅游产品相比,突出的特点是高度参与性,游客可在农园或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租赁农场自己经营管理,根据爱好设计个性化的活动,实践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活理念,开展农业科普知识宣传和相关研究活动,这是开发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及客源市场的优势体现。
休闲农业在台湾扎根约30年的历史,目前当地有逾200家较具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吸引逾千万人次的游客,创造园区农业产品及周边休闲产业逾1亿美元的商机。张香武说,台湾的休闲农业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可邀请台湾有创办休闲农业经验的专家学者和经营者前来指导和投资创业。
“海西提速发展,要借着台湾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刺激沿海企业家的思维、观念,起到的是激活作用。”他认为,两岸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密切,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是重要内容,携手发展休闲创意农业,拓展空间巨大。
观点2 可引入台企经验
泉州鞋服产业不少是从台湾转移过来的,而台湾企业的全球投资经验、生产管理经验、研发经验,十分丰富。张利琴说,在泉州鞋服产业里,生产管理的许多方面都引进台湾企业的方式、方法。
她介绍,台湾在制鞋业有许多的高级人才,熟悉和掌握世界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这些人才在本地及其他地方都很难招揽到,泉台企业的合作,有利于泉州企业寻觅到更多的鞋业优秀人才。
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台湾高新制鞋技术,引进高级人才和管理模式,这将是我们两地商会未来合作的重中之重。张利琴说:“台湾的管理体系各个方面都是比较健全的,我们也想引进人才、技术、设备,目前也在陆续做着这方面的工作。”
她透露,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泉州品牌进入台湾市场。她说:“未来将会有泉州的企业入台开拓市场,建运营中心等。不过,骆驼品牌目前还没有制定进入台湾市场的计划。”
罗清华认为,泉州有轻工业和重工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等多种经济类型。他分析,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已成为两岸加强合作的良机。
他认为,发挥海西优势实际上就是发挥与台湾合作的优势,商机无限。海西企业要发展,一定要改变技术水平和理念,利用政策优势和看清经济差异,要利用劳动力优势,与台湾产业界进行深入的合作,并主动升级产业链和承接台湾的产业转移。
观点3 文化合作前景看好
杜清艺说,海西建设提速给各行业带来机遇。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很大,尤其是房地产业,许多企业裁员。海西则把国际金融危机转为商机,给本土经济注入了发展动力,抓住机会创新,开发自己的市场。
“现在台湾岛内的经济不景气,两岸的关系现在也比较好,大陆的市场这么大,加上生产成本低,对于台商来说,他们的出口压力大,如果通过来泉州投资而顺利地将产业进行转移的话,对他们而言是有利的,所以应该会吸引更多的台商来泉州发展。”他说。
“泉州的地缘优势可以得到极大的发挥,泉州地处福建海岸线的中部,泉州对台贸易具有运输、劳工等成本优势,同时泉州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两地产业对接前景无限。”陈宝根说,对台关系密切,政策带动经济的融合,台湾与海西经济将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
朱娇梅说,工业化较发达的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强泉台物流业合作对于泉州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新形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宝根认为,泉州许多服务业在走下坡路,而台湾的服务业做得就很好,他们的软件和员工的服务意识、主动宾客意识都很强,而且非常敬业,真正做到把顾客当做上帝,很重视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
他说,台湾创意产业起步比较早,并注重创意人才培养,当前台湾经济不景气,海西建设提速对所有台湾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创业的良机。当前是台湾创意人才到海峡西岸发展的最佳机会,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如果能够很好地抓住当前的机遇开展同福建同行全方位的合作,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将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观点4 台金融业将抢滩海西
杨清霞介绍,台湾金融保险业的观念可以带动相当多人对保险的看法。台湾的保险密度很强,可以达到1∶10。
她认为,泉州将着眼于提高泉州金融业发展水平和服务泉台经贸合作的需要,鼓励台湾金融机构前来投资设点,在银行、保险、证券、创业投资、货币流通等领域加快推进泉台金融业对接。
服务业是伴随着制造业而产生的,当台湾企业纷纷投资大陆后,资金流动与生产系统的控管、统筹、规划等服务功能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些企业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从而引发两地加强金融服务合作,直到互设网点,为泉台乃至更多地区间的经贸往来服务。
对台湾金融业而言,由于台湾产业对大陆投资日益频繁,许多原有客户的事业体系已经拓展到大陆,对大陆投资的比重也日益增加。
目前,石化产业体系在台湾制造业中仍居主导地位,其产值占当地制造业总产值比例基本维持在20%的水平,尤其是台塑“六轻”计划中之轻油裂解工厂于2000年全面开工后,可供应充足的石化基本原料,大多数产品产量较以往大幅增加,带动石化原料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泉州要优先与台湾石化产业进行对接,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适度配套有机原料,从下游做起逐步向上游延伸。”业内人士说。
泉台机械产业对接以泉州汽车基地、泉州汽配与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洛江五金机电产业园、泉州斗尾船舶修造基地为载体,着力推进工程机械、产业机械、汽车、船舶业对接,提升泉州制造业竞争力。
近年来,为降低生产成本,寻求更大发展,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特别是迁移到海峡西岸的趋势十分明显。台湾生物医药产业起步相对较早,在生物科技应用、投资机制、投资经验、整合型高级人才、代理加工生产和国际营销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