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油价下降、单向收费不该是奢望

(2006-12-01 11:16:05)

油价下降、单向收费不该是奢望

/吴木銮

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中,最近我常把油价与手机费想到一块去。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人呼吁实行单向收费,但是公开的单向收费迄今没有实现。而8月份以来,许多开车族或的哥都要问:“国际油价涨的时候我们的油价跟着涨,人家跌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跟着跌?”迄今也没有任何结果。

一个集中的观点是改革定价机制。我国当前国内成品油定价参照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油价的加权平均值,大约滞后一个月反映到国内油价。专家的动议是今后有可能不再以成品油价为参照,而是以原油价格作参照,在原油及炼油成本基础上加适当利润形成的成品油价格。这样时滞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但滑稽的是,中国石油大学一位教授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误解。其实,从2004年开始,随着油价的飙升,价格的制定测算体系就没有按照这个“盯紧”上述三地加权平均值来操作,是一个“摆设”。如果真按这个机制来操作,那国内成品油价格要比现在高得多。

 这个观点在最近多家有影响力媒体报道中被官员们所承认。说实在的,国内政策的随意性过大,百姓也都基本习惯了。但关键的是,定价部门不能这样颠过来倒过去常有理。笔者做了统计,2005年至今,每吨汽油出厂价净涨居然达到1450元人民币,远高于同期国际油价的涨幅。而且是国际油价一到一个小高峰,国内的油价立即上调,并且多次调价发生在周末。油价涨的时候定价机制反应很快,而油价跌的时候定价机制就“抛锚”了?如果按这种逻辑下去那石油零售工作人员吆喝多少钱就给多少,更能降低交易费用。

 现在说是油价比较低,其实一点也不低。因为石油巨头的负外部效应几乎全由社会埋单。而欧美国家,石油公司的税赋比较高,英国油价中税的比例高达70%以上,相应的中国只是30%左右。而且,石油巨头还可以在去年高油价行情中拿到财政部的大红包。

 油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体系,表面上看是比较复杂的机制。但究其实与其他商品并没有太大差异。购买现货,一看品质,二看价格。期货市场则是补充,即使价格居高位,也可以用期货市场的办法来对冲。许多人认为我国进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因此,部分加油站要求强制添加清净剂,这是油的品质问题,姑且不论。而期货市场,我国的石油经营者运作能力也不好。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我国石油战略影响力足够,对国际石油期货了如指掌,即使油价高企也可以赚到钱。有如此好的辅助性资源,如国有银行的贷款,国家政策的支持,消费者不挑剔,石油巨头还不懂得给社会做点贡献,似乎有点荒诞。

但回到具体的改革路径来看,着实是纷繁复杂。单向收费真要实行,许多人都会担心到香港、纽约等地上市的中移动股价问题,那可关系到国有资产。而油价如果要动大手术其实又与养路费改税牵连起来。费改税又牵涉到多家部门。而石油行业的课税也涉及到多个部委。因此,发改委处在尴尬的境地,是再正常不过了。

通信行业在信息时代关乎中国未来的竞争力,而石油行业影响着多条产业链的收入,渐进的改革有利于降低社会震荡。但是渐进不能成为拒绝变化的理由。在石油的市场化问题需要政府的勇气和胆识。

后记:一深夜去肯德基买汉堡,服务员叫我等一分钟。她叫厨师加油结果一分钟还是没做好。服务员非常抱歉地送了一杯可乐让我坐着等。因我没点可乐所以还一下子不知道如何是好。

一黄昏,去沃尔玛购物,出来领取小礼物时是个残障人士在那提供服务。非常有礼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