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财经媒体文学化、新闻记者民工化
最早是从cnn看到富士康虐待员工的事件。
我们现在可以比较《星期日邮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虽然有人指责王佑用qq采访不妥,但我感觉这种新技术与电话和面对面在采访的技术方面没有本质区别,而qq和msn带来快捷的同时,要确认对方身份。
不过,我个人一直反对近年来财经媒体文学化的倾向,这样有可能损害新闻客观性。富士康这种台企哪有那么容易进去采访,因此只要能把采到的内容写出来就可以,不要非得弄得长篇报道。王佑文章最后一句话是“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下 班比小姐晚,装得比孙子乖,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这是大家熟知的手机短信笑话,早在去年就流传开来。因此,是否是员工所讲,还是王佑所添,不好判断。
但是不管怎么说,此案从新闻行业最值得反思的还是资方和新闻记者之间的矛盾。“新闻民工”说法可见记者地位的弱势。这与当前的工资考核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国际的众多大传媒并没有采取这种卖稿子式的记分方式,而是更多是逐步递增的固定酬金。
苹果IPod中国工厂:女工每天15小时每月挣27英镑
根据英国《星期日邮报》昨天的报道,目前苹果公司主打产品IPod主要是由女工生产出来的,而且,每个女工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只有27英镑。
这篇报道题为“IPod之城”,但是在《星期日邮报》网络版上并看不到。报纸上发布记者在苹果IPod中国工厂拍摄的大量内部照片,这些工厂由苹果的代工商――富士康集团所拥有。
《星期日邮报》记者参观了一些工厂,并与一些工厂员工进行了交流,报道特意指出,富士康龙华工厂拥有20万员工,这个工业区比英国纽卡斯尔城的人口还要多。
报道称,龙华工厂的员工一般住在可以容纳100人的宿舍里头,而且外来访客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工人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生产苹果的这种音乐播放器,但是她们每个月只能挣27英镑左右。报道称,苹果IPod nano在一座五层的工业大楼中生产,大楼由一些保安日夜守侯。
报道称,其他一些在苏州、上海的富士康工厂主要生产iPod shuffle。工人在工厂之外居住,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大约为54英镑,但是她们必须自己支付食宿,这将花掉她们收入的一半左右。一位保安在iPod shuffle生产线旁边告诉《星期日邮报》的记者,为什么招纳的都是女工,因为女工比男工更老实。
《星期日邮报》报道指出IPod nano由400个零部件构成,其中闪存是最昂贵的部分。《星期日邮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了一些工厂附近其他科技公司生产的IPod nano的零部件,IPod nano也许正是全球化的生产模式的缩影。
苹果公司只是众多在中国设厂,利用中国的人力、设施进行生产的企业之一。低水平工资、较长工作时间,良好的生产保密性,这都对国外企业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同时由于不断增长的竞争压力以及消费期待,也不得不迫使企业提供更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techweb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