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七夕”

标签:
七夕清嘉录浮生六记文学原创 |
分类: 小品文 |
文 介立
http://s1/large/001aUsguzy7kvzrSkAS9e
七夕刚过两天,不妨据典籍之一诌,博人一粲。
七夕流传久远,其最初记载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汉代《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倾诉男女离愁别恨,备极缠绵悱恻之感。
http://s1/large/001aUsguzy7kvzrGWrz55
七夕民间有“乞巧”之说,《清嘉录》云:“七夕,以青竹戴绿荷系于庭,作承露盘,男女罗拜月下,饤果皆曰巧。又以缀刺针孔辨目力。明日视盘中蜘蛛含丝者,谓之得巧。余者皆举露饮之”又云:“七夕,亦有乞巧会,令儿女辈悉与,谓之女儿节。”“女儿节”之名源此。《荆楚岁时记》亦有相同的记载,这里不复赘述。沈复《浮生六记》细致描述与其妻芸郑重其事度七夕的情形:“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织女)于我取轩中。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妻’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兴致否?’余曰:‘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闼,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其兴清雅如此。
七七有食“巧果”的传统。“巧果”又称“巧饼”。《清嘉录》载这种食品的法:“七夕前,市上已卖巧果,有以面和白糖,绾作苎结之形,油氽令脆者,俗呼为苎结。”我们胶东亦有七夕吃巧果的习俗,此地称其为“巧饼”,配料无非面粉加白糖。现在的七夕节俗皆废,世人的肚腹好似酒食店,巧饼味同嚼蜡;现在人又不读书,哪来古人的那种雅趣?过七夕虚应节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