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标签:
拜年幼年文化历史杂谈 |
分类: 小品文 |
文 介立
http://s1/large/001aUsguzy7kvzZU4enfb
拜年一说,由来已久,据《清嘉录》载:“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只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记得幼时过年,风饕雪虐,天寒地冻甚于今天不知几许,那种冷仿佛能把人耳朵、鼻子冻掉;但过年可以穿新衣,吃糖果,放鞭炮,而且金吾不禁,小孩儿自然无不喜不自胜。有儿歌吟唱小孩急切盼年的情景:“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其实,对于小孩子,过年并不一定为了解馋,主要是平时管教太严,终于可以趁过年时机籍以放纵一下,释放压抑的游戏天性,这种诱惑确实很大,我幼年时对过年的希冀与同伦辈并无差异,也大抵如此,但除了给长辈拜年一事。
新正伊始,万象更新,当东方露出一缕曙光,催逼之下,我就得硬着头皮、鼓足勇气,走街串巷,依次登门给亲友长辈恭贺新禧,真个一丝不苟,匍匐在地,磕头如捣蒜。拜年是大事,是礼法,是敬老,岂可马虎。只是苦了我。严慈之命,不敢懈怠,否则必是一顿兜头盖脸的斥责。拜年对于我是新年乐事的美中不足,年复一年,它就像压在我心头的大石。
http://s1/large/001aUsguzy7hEfOkHKefe
后来年纪渐长,不知何时,有人“发明”了电话和网络社交媒体的拜年方式,于是在亲友长辈之外,平添了另外一种所谓拜年,那些平时不相往来的,八竿子打不着的,凡是有一面之缘的,一窝蜂的,大家都兴起通过网路互传新禧。这种新奇的拜年方法既能给别人制造无限量的噪音,也对等的授权其他人给自己制造等量噪音。特别是信息的群发最要命,一发一大群,网络虚拟空间永远充斥无穷无尽的海量头脑排泄物。从此新正前后,甭管士庶贵贱,耳根子甭想再清净,每天不定什么时候,铃音就汹汹响起,几部手机此起彼伏,催命一般。家人之间辞旧迎新之际,互道新禧,和乐且耽,温馨融融,收感情融洽之效,这我不反对。我不明白,干嘛要去给外人拜年?这种新把戏所拜贺的对象,既不合理,也不合人情,直是胡闹,我想它唯一的用途只是电讯公司借机增厚了利润而已。现代科学证明,噪声和强光对人类健康不利,造成心绪不宁、行为异常及罹患其他隐性疾病。警察用强光和强噪声惩治不守规矩的犯人,几天下来,生生的将一个正常人折磨成了半死不活的神经病,噪声、强光危害可见一斑。
我的原则,凡是人造的声音,包括那种所谓的音乐,都要尽量的避免。在家里,家人之间交流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平心静气。在公共场合,要低声说话,以旁若无人、高声喧哗为耻。大声说话是本能,动物的本能,若驴鸣、虎啸、狼嚎等等即是;小声说话是教养、是文明。自然界不缺乏令人心生好感的声音:山中的松风声,水际的欸乃声,暮春的鸟声,秋季的虫声,雪落声,雨打蕉叶声……这些所谓的天籁都能驱除人的寂寞,令人尘虑俗怀顿解。古人特爱松风,云“此可浣尽十年尘胃”,令人飘逸轻举,这种境界一般人难以企及,而我所知的是那种由现代通讯工具所制造的一切嘈杂声,我避之如恶鬼,徒生厌恶的心情,没有一丝好感。我们都属于方内的凡俗人,平素循规蹈矩,难得畅意舒怀,不如意仍十之八九,可我们不以为苦,而且苦里作乐,因为世尊明示人生乃苦海,人生来本就该受苦受难的,这我们认了;但为什么偏偏有人热衷额外制造一些可笑的把戏使人生更加束手束脚,徒增无谓的烦恼呢?
http://s1/large/001aUsguzy7hEo6Uatp67
现在,长上辈大多驾鹤西游极乐,我如释重负,用不着再为拜年所累,而自己受过的苦也不忍加在儿子头上。所以每逢过年,纵我所欲,不看春晚,不守夜,也不放鞭炮(这种制造污染和噪音的娱乐早该摒弃了,尤其现在动辄毒雾蔽天的非常时期),“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当然,睡前不忘关闭通讯工具(免得噪声聒耳),一觉东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