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良知的绝响

(2008-08-05 07:02:14)
标签:

文化

良知的绝响

——敏彦文的《生命的夜露》序

 

徐兆寿

 

 

大学时,有一件事至今难忘。那是文学的时代,更是诗歌的时代。西北师大诗歌学会要选一名新的会长,这件事在当时无疑是重大的,与武侠电影中选武林盟主一样。不但历届会长在当时的诗坛有一定的名望,而且都是中文系的。中文系的人不想把这一盟主让位给别的系的诗友,但在我上学的时候,外系写诗的人要远远超过中文系。最后,我们在学生会的办公室里进行了选举。这场武林大会的角逐者是我和彦文兄。结果是我仅多彦文兄一票,坐上了会长的位子。彦文兄和其他外系的诗友似乎很不服,于是他们以彦文兄为首领的边缘诗社为阵地,出版《晨昕》诗刊,与《我们》对峙。若干年之后的一个傍晚,彦文兄到兰州来办事,打电话说要见我一面。我五内感动。虽然那次因为路途遥远没能见面,但我谋求着下一次的会面。大学时对诗歌的执着和“胡闹”以及“义气”使我们反而有些惺惺相惜。

 

 

后来在很多次的诗歌论坛上,我们俩也常常“同台演出”,交往更为亲密。我常常上他的博客,“偷偷”读他的文字,越发地珍爱这个朋友。

 

 

彦文兄上大学时学的是政治专业,所以哲学的功底扎实。这种修养在《生命的夜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彻头彻尾。说是一本散文集,倒不如说是一条思想的河流。哪里来的那种勾勒山水的闲情?他没有。他的心思全在“拯救”世俗无常的生活中,他的声音全是正义的呐喊,是良知的绝响。甚至是无助的呼号。他强调人格的高尚,强调书生的意气,强调诗人的尊严,这在这个解构一切传统的后现代社会有些格外,有些“书生意气”。我读得泪花儿硬渗,默默为其击掌。

 

 

彦文兄生活在甘南,一个诗人聚积的高地,可以说是一个远离文化中心的小文化中心。在网络世界尚未接通世界之时,那里是世外桃源。生活在那里的诗人简直是圣人,至少是一个自由的诗意的智者。宗教、诗歌和神秘的高原使那里自成一体。我曾经用三天的时间漫游过甘南大地,体悟到那里的神性存在。这种神性的存在在他的诗集《相知的鸟》中叶脉饱满,深深地感动过我。但是,在网络世界将那世外桃源点击之后,甘南诗人们的世界有些纷乱了。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博客,通过博客在西北一隅不断地与荒诞的世界对话、博弈。他和桑子的博客最能体现这一点。在《生命的夜露》中,彦文兄也把他的博文收录了一部分进来。这些博文凌厉地表达了他的文化立场。当于丹处于强势之时,他给于丹看病,开出了处方,可是,当于丹处于弱势之时,他又发出了正义的声音。在《十博士还是十常侍》中,他说,于丹的“浪漫主义的学术探求行为不会对谁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更不会对国学至宝《论语》和《庄子》造成损害,她对《论语》和《庄子》的阐释虽然有点主观主义和个人功利主义的断章取义,以及按照个人需求加以解释和引深的嫌疑,但她讲述的毕竟是读书心得,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著述,就是全中国人民都相信她的说法,对中国的现实、未来又有什么大碍呢?……就是十博士将于丹骂倒了,使于丹从CCTV百家讲坛上下课,使于丹的书被全部收回来烧掉,使于丹从她的工作岗位——北师大的讲台上消失,甚至再整得严重一点,干脆让于丹和她的思想从地球上消失,来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焚书坑儒’,中国时下人文社会学界的学术阳痿病就能马上治好吗?……不知是出于什么居心,硬要站出来‘整治’于丹,还冠冕堂皇地打着维护传统文化本原的旗号,岂不可笑!”当人们都对孔子是私生子这样一个话题感兴趣并且大做文章之时,他又站了出来,对学术界和文化界这一无聊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他显然是喜欢网络和博客的,他不仅爱上了博客,还从理论上分析了博客的现在和未来,使人颇受启发。在博客的海滩,他对自己是这样定位的:“1、由于自己的地域所限,处在文化的边缘地带,没有对网络所要求的主体软资源的接近权、制控权和发布权,也没有对之炒作的优先权及优势,先天不足,后天滞后……2、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写作者,只不过在文学的某一地域和人群圈子里有点名气而已,在名家如林,大腕如云的文化娱乐界和网络界,我只不过是一名小卒、一棵小草而已,甚至只是小草的根而已,没有被网络大力推介的资本和价值,所以我的博客热不起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3、在到处充斥着肉欲、色相和猎奇的网络中,在女明星们挣相大脱特脱,男明星们大搞特搞性丑闻的时代,很多网民的眼睛都在盯着乳房、大腿、屁股、床戏、暴力、流血和离奇刺激,谁还有心思来看文学写作者们正统的呕血文字呢?以此论之,我的博客还是老土的‘落伍’博客呢……4、……我的博客是散兵游勇博客,或者只是一个普通士兵的博客,没有进入军事集团的权威或核心层,不可能成为名冠三军的元帅或将军……甘南是贫困的,我的博客也就是贫困者的博客。对贫困者的博客,日进斗金的网络大富翁岂肯……尽管如此,我对博客还是一往情深的……(博客)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付出的同时,也有许多可喜的收获,比如广交了朋友,增长了见识,开阔了大脑,活络了思维,培育了智商,娱乐了心情,陶冶了情操,考验了心灵,产生了佳作……”读着读着,辛酸之感由弱渐强,似要冲破了心胸。真是同病相怜。

 

 

岁月匆匆,壮志难酬。这是我读彦文兄的《生命的夜露》最后的感受。他让我也满怀悲伤与愤懑之感。

                                      

2008年8月2日于文思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