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的城市很孤独

(2005-12-10 08:52:54)
一个人的城市很孤独
——《生于1980》之我读
 
 
 
糖糖一个人的城市很孤独
 
 
当你感动疼痛时,你就长大了。
——约翰.列侬
 
 
    1996年,小说家陈卫提出“70后”这个理念时,让世人的眼睛为之一亮。那时,70年代出生的人已经日渐成熟,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阵容,演绎在历史的舞台上。当“70后”逐渐占领了舞台的中心,吸引了人们的所有目光时,有谁会注意到那孕育在时代的摇篮中,已开始尝试着跳出摇篮,用自己巨大的潜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证明着自己的存在的“80后”?他们像一团磷火,灵光忽闪,用孤独拒绝世界的纷繁,用叛逆寻找理想的方向,用个性展示自己的独特,用纯真还原成年的谎言。他们就像是走钢丝的人,身体在城市的安逸中沉睡,灵魂却游走在梦的边缘。迷惘,慌张,充满幻想,却不知所措。
    “80后”,多么可怕的概念啊!历史的车轮在飞速的旋转,遥望,来临,经过,远离。一切都在一瞬间,稍不注意,就已被时代的列车抛弃了。而我们时刻准备着,心中充满期待,紧张,甚至恐慌,然而到来时却是那样无声无息。等到很久以后,才发现已经深入其中了。就像一首歌里唱的“很多事来不及思考,就这样自然发生了。让它自然的来吧,让它悄然的去吧,就这样微笑的看着自己,漫步在人生里。”
    徐兆寿的《生于1980》,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走进我们的内心。小说中的主角胡子杰,聚所有出生于“80后”的都市独生子女的个性于一身,聪慧、善良、有争议感、相信真爱、无主见、依赖性、对世界充满疑惑、无法抵挡诱惑。最重要的他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通病,出生在80后的都市独生子女,生活优越,无危机感,因而失去了生活的理想,对未来不知所措,就像昆德拉说的:“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而往往这些很容易被世人忽略的“轻”,却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吴静仪因为它精神分裂,休学回家,李玉军因为它跳楼身亡,花仙子因为它被人杀害(虽然这是一次意外,但它发生也有很多必然的因素),韩燕秋自杀未遂。这些人物的出现在小说中虽然只占了很少的部分,但他们结合起来却反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谁来关心“80后”都市独生子女的心灵成长?问题被徐兆寿犀利的笔尖一一挑出,展现在大众面前,等待着人们来重视它,关注它。
    问题提出,就需要人们来反省,来思考,找出解决的办法,防止它恶化下去,使隐患爆发。徐兆寿的小说总是能够恰到好处的提出问题。他那双犀利的眼睛,总是能看到阳光背后,被人们忽略了的隐患。当年《非常日记》的出版,让高等教育开始重视学生的性心理教育。而《生于1980》,又让心灵漂泊,落地无根的“80后”浮出水面,心灵严重受到伤害的孩子一面重新审视自己的镜子,给那些因时代差异而很少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家长的学生一个重新认识子女的机会,给那些冷漠无情的教育者敲响了深思的警钟。
    小说对人物性格的细节刻画十分生动入微。一直贯穿故事始终的欧阳兰,若隐若现,或者她就是胡子杰那颗漂泊的心灵的栖息港湾,就是他灵魂的依靠之地。从小被人宠爱,而内心缺少爱的胡子杰,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带给自己心灵安慰,能够心心相通的姐姐。这是所有独生子女的悲哀,年龄的差异让我们与父母产生了无法逾越的代沟,而都市的冷漠又让我们从小倍受孤独的煎熬。于是,爱情就成了唯一抚慰伤口的良方,而那位比自己成熟,又让人产生爱的幻想的姐姐,却成了心中无法被取代的图腾,或许到最后,她的真实形象越来越淡,而她在胡子杰内心的想象中却越来越充实,最终成了一座无人可以征服的完美女神,到这时,实际的存在已经不重要了。
    在这里,有一个不可被忽视的形象,不可不提,就是大卫,一个出身农村的农家子弟。他的朴实、纯真、仗义无私深深打动了我。虽然在小说中他出现的篇幅并不多,但他的鲜明性格却和小说中的主角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整个小说增加了层次感和饱满度,让小说的主调更加突出,让这个社会问题更加醒目。
    在写到这里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也是出生于“80后”的都市独生子女,《生于1980》,让我找到一些以前的生活轨迹。或许有些事情发生过,有些并未发生,我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一个不知道问题是什么的答案。我就这样,每天背着包,穿梭在繁华的人群中。越是繁华,越是让我孤独。同样我没有下决心做任何事情的勇气,我只是在想,一直在想,努力的去想,把自己熔入到没有目的的想象中。
                                                                             2004.. 2. 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