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新疆维吾尔族的粮票

标签:
粮票维吾尔族公章新疆夏天雪花杂谈 |
分类: 生活.见闻 |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的粮食。
全国各地每个地方的粮票还不一样,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各种豆制品票及各种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种煤票、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还有临时票、机动票等,真是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总之,大多数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什么样的商品就用对应的粮票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那么在粮票这一大家族里有些什么品种呢?略举一些有:有直接称粮票的,有大米票、面粉票、粗粮票、细粮票、小米票、土豆票等等。
其实上面说的票我以前没见过长什么样,因为我家很穷,估计有的那些个票早用光光了。
这段时间电视上老是说什么回顾60年之类的节目,这才想起家里还有点粮票呢,我们单位以前在新疆的库尔勒有项目部,老公以前在那当会计的时候租当地居民家房子时收拾出来一堆粮票,房东送给他了一些,当时看着挺多的,用个小袋一装看着满满的一袋,现在怎么看着怎么才这么点。不过看数了数还真不少呢,一共差不多200张呢,全部都1971年的,这要是在以前都快成地主了!
伍市斤的居多,数了一下,一共166张,830斤呢,就是搁现在我们一年都吃不完呢,正反面都是中维文对译的,背面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局的公章呢。
遗憾的新的少旧的多。不过这个倒是很纪念意义呢,不知道几十年以后是不是还会升值呢?
整个一财迷
还有28张俩市斤的,也是56斤呢,正面的图片是三个妇女采棉花的情景,很有新疆的特色,背面的公章和伍市斤的不一样,这个公章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粮食局”,这些基本上就没有全新的。
不过为什么公章还不一样呢?很纳闷?
还发现两张伍市斤的破票,上面那个可能是用日历粘的,就是星期几的另一半正好没了;下面那张我仔细看了看,好像是用粮食局的什么本粘的,因为看到了“粮证编号”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