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杜伊应“多予少取放活”
宛若上届比赛贾秀全在南非的首演,国奥在面对东道主时并未赢得结果上的优势;但这也未尝不是一种信号:无论从迷信还是提升的角度,并未调到最高档位的中国国奥都有机会重复一年前的利好。
但对于杜伊,如此这般“自我安慰”便来得狭隘了:除了曾令宿茂臻惊愕不已的“目标金牌”的言语外,笑容可掬的塞尔维亚老头绝少为比赛制定相对具体的目标——从亚运会到土伦杯,面对总不甚完满的结果,杜伊从未展现出丝毫的不悦。或许在杜伊眼中,现在所有的磨砺都不外为2008,为2010,为中国足球未来所做的储备!
这样似乎就应该理解杜伊在南非八国足球邀请赛上所祭出的首发阵容。比之外界所预测的人员配置,杜伊在中场做了很大的人员调换:张晓彬出任后要,崔鹏取代沈龙元改打边路。如此布阵的结果是两翼王小龙和崔鹏的屡屡内插,边路下底的深度不足。针对杜伊这支国奥队,最大的特点不过边路突袭,而杜伊却采用了两名“天生的中路选手”客串“刀锋”,理由应该也只能是考察新人。于是我们看到了才华横溢的“海归”张晓彬,也见识了不知疲倦投入的王小龙,或许更早地遣上沈龙元有助于球队赢得比赛,但却会扼杀两位少年展示的机会。
考量“南非八国足球锦标赛”的比赛性质,考察新人或许算不上什么“赌博”,但如果结合杜伊之前炮轰国家队“过多抽调国奥队员”和即将到来的亚洲杯比赛的的大背景,杜伊对结果的“大度”却是值得尊敬的——对于国奥,杜伊心中早已有了完善的规划目标,比之中国足球屡见的“急功近利”,杜伊的恬然弥足珍贵。
由此便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国家队是否真的应该为国奥的备战做出一些牺牲。尽管亚运会后“让国奥参加亚洲杯”的呼声已然消弭,但对比朱广沪的国家队和杜伊的国奥队,无论从成绩还是形象上,国家队的公信力都在一步步降低;且在“杜伊取代朱广沪”的流言蜚语中,朱广沪正在或多或少地利用打压杜伊的行为(如招入朱挺)来捍卫自己的权威。而这样的内耗,其实是正处上升阶段的中国足球最应避讳的。
杜伊有种魔力,可以让球队在失去某位球员的时候不致过分思念,因为总会遣出特点鲜明的“新人”堵塞离去者留下的亏空;当然在重新拥有一位球员后也不会致人过分陌生,仍旧发挥着他曾有的特色。土伦杯上,或许没有会想起05年荷兰的郜林,但在南非,重回国奥的郜林却仍旧发挥着自己“桥头堡”的重要作用,牵扯着对方的整条后防。但这,难道就应该成为无理抽调杜伊爱将的理由?没有了朱挺,郜林便可补上?诚如杜伊所言,“无法理解为何在无法保证上场时间的情况下还要征兆朱挺”。比之举步维艰的国家队,或许更应对杜伊“多予少取放活”。
杜伊好似我们从国外聘来的一位技艺高超的农艺师,希望为我们的足球播散下“希望”的种子。但仅仅给予他面积有限的开垦地,料他也培育不出什么分外饱满的果实。
前一篇:老朱,疯狂的石头
后一篇:DRAFT利益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