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疯狂的石头
追根溯源,老朱在香河的“激情演讲”大抵来自对01年阎主席“你们是真正的英雄”的效仿。只不过“垫脚石”、“断头客”之类的比拟过分矫情,且二者“事前”、“事后”的差别也令如此言之凿凿不免“效颦”之嫌。
或许应该理解朱广沪“疯狂石头”般无厘头的告白,对于错综复杂的队委会、足协甚至运动管理中心之间的杂糅,间或的“粉饰太平”不可豁免。但“完全我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工作没受影响”之类的言语怎么听来都很“此地无银三百两”……对于现在的老朱,成绩差强至此仍未被架空应该源自“隔壁王二”的利弊权衡,老朱自己清楚,在杜伊虎视眈眈的大背景下,亚洲杯会是他最后的机会。
或许朱广沪俘获浮木般攀住亚洲杯在表面上与澳洲主帅所立的“军令状”不无二异,但实际上,对于朱广沪的中国队和亚洲其他一流强队,“亚洲杯”的意义断然不可等量齐观: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豪强充其量将这样并无太多后续影响的比赛当作演练阵容、展现自己水平的舞台;即便是看似“重视”的澳大利亚,也不过将其定位在“立威”的层面。但对于中国,亚洲杯却是一个标杆,决定了太多位置的生杀予夺!
其中牵扯的问题无外“对亚洲杯的定位”,在中国很难在短期内再取得类似01年世界杯亚洲预选赛的良莠战绩的前提下,亚洲杯便幻化成为“政绩”或“成绩”的直接指标。简言之,我们过分看重了一次比赛成绩的重要性,也在顺理成章中继续着对“中国足球目光短浅”的注解。
亚洲会是一个契机?或许。优异的成绩或许可以在某些层面提升外界对中国足球的信心。但在历届亚洲杯比赛中,中国虽屡创佳绩,但也无法改变中国足球在亚洲范围竞争力一步步缩减的事实。对此,徐洋的意见或许更趋理性和实际:“打好每一场比赛”。这应该才是处于低谷中的中国足球最该追逐也最可能逐到的。
我们不应放过一次大赛的机会,但同时也不能过分强调一次大赛的价值。不单是亚洲杯,即便是2008年奥运会的男足比赛,展现中华的民族风貌和中国人民对足球运动的热情都远比一块不着边际的“奖牌”来得实在。对于朱广沪,纵然是如当年捧得“东亚四国足球锦标赛”冠军杯般俘获了亚洲杯,应该也无法改变中国足球现存的问题和不足。像杜伊那般真正在比赛展现出作为教练员可以给予球队的改变,在比赛中昭示出自己对球队的规划方向,远比尴尴尬尬地赢得几场比赛重要得多。
中国电影总热衷一个“大团圆”式的完满结局,即便是恶搞的《疯狂的石头》也不例外。而对于自甘成为“中国足球垫脚石”的朱广沪,亚洲杯比赛结束后,是否也会像小便池前的郭涛般笑逐颜开?
前一篇:投保双腿,保得其所
后一篇:对杜伊应“多予少取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