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6@365

(2025-08-04 11:23:30)
标签:

365

历史、文化、考证。

程步蟾其人其事

程仪凤之父程步蟾,字桂葊,诞生于清乾隆14年【1750】,卒于道光18年【1838】。虽程步蟾的两块墓志铭保存完好,但有些字迹已模糊。由于程步蟾墓碑在六十年代初被收集当做建筑材料,衬砌在铁路涵洞里,这些文物遭到人为地破坏,使程步蟾及程仪凤及一些人和事都难以求证了,成为当地人文历史的一大遗憾。
2008年的六月份,在西北大学图书馆发现一本书,根据程步蟾之名,查阅这本《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辞书,查有程步蟾之名,并列其中,“程步蟾  乾  —五—道—七【1750—1837】桂葊  陕西  墓志铭  路德  【柽华馆文集】 5 ”。在实物墓志铭文中,已知程步蟾墓志铭为周至人路德所撰,但并没想到由江庆柏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辞书将程步蟾简列入册。在此基础上,即可查询路德的《柽华馆文集》。在该校古迹室,真不虚行,固然收藏有路德文集,并查到路德为程步蟾撰写的墓志铭文,为清楚、方便的考证程步蟾及程仪凤,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程步蟾初以治疗眼科为业,并根据行医实践经验编著医书。医术精湛,被人称道。周围府县百姓,遇患疾病,常给予积极治疗。经常不收取费用,并告诉人们,他为人治病,主要是治病救人,挽救生命。只要为病人解除痛苦,是他最大心愿,不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吃穿。为此,他不断深修造业,精练读书。在其父出家,留下数十亩田地,无人管理,造成荒芜。程步蟾又要勤耕田地,夜晚还要编著医书,常至深夜不休息。当他到府县学校继续学业时,父年高已迈,母已去世,加之关中大旱,连续五年粮食短缺,饥荒不断。这些原因,也就是他失去正规学习的机会。但为了两个儿子的以后,他就亲自授课于两子。由于二儿子程仪凤聪明好学,读写记忆都恳努力,在陕西乡试中,被列为高等补增广生,中榜考取举人。他总结学习要点为,主要先靠启发说理,后主要靠自己专学。由于他的博学和授徒的精益求精,是求学拜师者不断,许多还接他去施教授学生。他因人施教,不是死教条、呆板地灌输,而是根据学生个人实际讲授,这样效果明显。他常说:我教人非专论文艺,凡事与世情物理,书本皆有,我有时间去讲授,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程步蟾授徒讲学四十多年,不离乡土,应该说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他授徒之多,时间之长,教书育人在当地很有声望,使得府县大家以重金请他去讲课带学生,他皆谢绝不去。他教书育徒也不是收取费用多少而选取学生和敬业,主要是他在当地及学生当中,享有很高声望,都尊重他,信服他。通过他的言行也改变了不少的各方人士,使他心很安然,所以成他不到府县大家或机构去讲学的理由。当程仪凤高中皇榜,考取进士,官职兵部,成为一名京官时,还经常遵守其父程步蟾的言传和身教。为人做事,勤奋为公,使得程仪凤在京城朝廷工作近二十年。
道光18年【1838年】12月,在寿高88岁时,一病不起。虽貌瘦,但神情和善,与宾朋对谈,整日无倦意。但毕竟年事已高,到了生命的最后,无有病痛受苦的折磨。在生命最后还就自己的著书及手抄、讲义等,为诸孙讲读的各种诗文及讲义、格言等书籍,属各家珍藏,为崇泗和仪凤两兄弟写的十六条,遗嘱都记载在他的行述中。卒后,远近哭悼者几千人,有些还并没有见过面者,对程步蟾逝世感到悲痛。对他一生言动不苟、教书育人、待人和善给予很高评价。
   2011、01、30、春节前、
特注:由于没有佐证材料,和对文字辨识的不周,文中说到的程步蟾行医看病,现在纠正不是程步蟾行医看病,而是程步蟾的父亲,程仪凤的祖父即爷爷行医,名字叫程之纯,这个已经有文纠正了,可以看“程之纯行医再辨识”。
2025、7、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