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初期陕西风云人物——史可轩

(2023-08-05 20:35:09)
标签:

历史、文化、考证。


 

史可轩是陕西民初时期的风云人物,他在国民革命时期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早期党掌握的地下枪杆子人物。他是兴平人,可对他的听说,还是小时候在外婆家,听外婆经常讲国民二军的事情,讲活跃陕西军政舞台上的各类人员,如胡励笙、史可轩、许权中、岳西峰等等。可史可轩掌握枪杆子的领军人物,竟惨死在田葫芦手里,光荣牺牲。田葫芦何处人氏?乃是我蒲城一大土匪,虽也是原国民二军人物,和史可轩也有交情,也受过史可轩的帮助,可在史可轩请他帮忙时,田葫芦竟忘恩负义,做出这样伤天害理之事。田葫芦为县西兴镇北六井人。作恶的人,终有得到恶报时候,解放后,人民政府把田葫芦从天津逮捕,押回陕西,公审得到严惩,这就是作恶人的下场。

史可轩1890年生于陕西兴平县(今兴平市),7岁入私塾,14岁上高小,17岁到太原,入山西省常备军第一营后队七期当兵,从军期间,因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影响,宣传革命,被捕入狱。在狱中由李岐山介绍,即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经其父托人营救,被释放回家。宣统元年即1909年夏,史可轩再次赴太原,考入太原陆军学堂,结识了续范亭等革命青年和革命志士。辛亥革命爆发后,陆军学堂的学生编成了学生军,史可轩任游击营营长,参加了攻占大同府的战斗。后应李岐山邀请,到晋南革命军第一混成旅任第一团团长,因不服阎锡山的强行编并,离开部队回到陕西,投奔陕西革命军陈树籓和井勿幕部。1913年经陈树籓推荐,史可轩被保送赴日,到孙中山在日本主办的浩然军事学社学习,并于次年即1914年在日本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不久奉命回国,在太原筹划革命活动。史可轩先后在陕西军阀陈树籓部。1924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史可轩任骑兵营营长,进驻北京,负责紫禁城的警戒,任国民二军第三团团长。在京期间,史可轩多次于李大钊会谈,开始接受共产党人主张。1924年年底,史可轩被河南军务督办胡励笙委任为郑州警备司令,并在郑州结识了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王若飞,1926年经王若飞介绍,史可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考察,行至上乌丁斯克时,接到中共要他回国,参加北伐的通知,便同冯玉祥等一同回国。19269 ,参加冯玉祥在绥远的五原誓师,受李大钊指示,放弃攻打北京,率军往西解西安之围。到西安后,史可轩任国民联军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部部长,中共陕甘区委决定筹办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史可轩任校长,邓小平为政治部主任。该校为党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和从事工农运动的骨干力量,被誉为“西北黄埔”。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冯玉祥也紧跟蒋介石右转,开始在部队清共”,礼送苏联专家出境,史可轩、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很难立足,难以继续开展工作。冯玉祥电令史可轩立即率部开赴洛阳——郑州一线,妄图分而治之。情势危急,为了保存这支革命武装,史可轩以开赴洛阳之名,连夜率部离开西安,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在渭北立足,求存生根的指示,准备转赴陕北积蓄力量,开创革命根据地。七月三十日,部队进入临潼康桥,史可轩欲借道富平美原北上,于是只带了两名卫士,着便装前往美原镇。驻守兴镇美原一带的是冯玉祥国民联军岳西峰南路军第二师师长田生春,即田葫芦。田葫芦,蒲城六井人。六井在兴镇以北,紧靠北山,走老庙山口往北,是一重要通道。田葫芦本土匪出身,后投机革命,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当年在河南驻防时,史可轩对他有救命之恩,史可轩找到他,不但不报恩,恩将仇报,派副官假意将史可轩迎进门,立即将史可轩捆绑,缴了卫士的枪,逼迫史可轩投降,史可轩大义凛然,痛骂田生春忘恩负义,不会有好下场,当晚惨遭杀害,光荣牺牲,时年37岁。

1950年,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西北人民军政委员会派人赴津,将躲藏在天津的田生春抓获归案,押回陕西,在西安公审,公开枪毙,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同时,追认史可轩为革命烈士。

史可轩牺牲后,许权中很快掌握部队,防止群龙无首,出现生变。在1918年初,陕西靖国军在三原建立,蒲城人井勿幕任总指挥,史可轩就在总指挥部担任副官长,次年,井勿幕遇害,总部人员并到第四路军,史可轩担任第四路军总司令部副官长,冯玉祥督陕后,将靖国军第四路军改编为陕西陆军暂编第一师,师长胡励笙,史可轩担任该师第一旅副官长。后该师调出潼关,驻防河南安阳旧称彰德和直隶顺德府今邢台时,史可轩受胡励笙派遣,与当时担任直隶大名镇守使的孙岳,以昔日同避华山“共学园”的关系,多次商谋反曹锟倒吴佩孚的行动。

国民二军在北京时,史可轩利用机会,谐挚友许权中多次会见党的创建人李大钊,在党的帮助下和影响下,国民军坚定的站在工农一边,不被军阀利用,保持革命的武装,工农的武装。在史可轩后,许权中又举起革命旗帜,使部队成为1928年渭华起义的主力和革命力量。虽起义失败,但是在全国大革命处于低谷时,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也是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起义之一,打响了西北武装革命的第一枪,起义也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和领导人物,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并将革命火种引向陕北,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史可轩烈士被害后,仅37岁,就是后来者许权中,也早早被国民党杀害,牺牲时为49岁,他们有的在革命初期,虽身在国民军中,但早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共产党,成为坚定的革命者,有的虽为国民党部队,可在敌人深处为党秘密工作,为党和红军运送枪弹和物资,传送情报。像史可轩、许权中这样的英雄人物,在陕西大地,在陕西这块沃土红地,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长眠地下,没有看到和迎来全国的解放,没有看见伟大的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的胜利,但他们英名常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他们安息、永垂。

2021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