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不是错,心老才是错,祝老中青们六一儿童节快乐!
在中国A区迪斯尼乐园里,玩的尽兴,玩出水平。
“其实,对QFII而言,‘择时不如撞时’。因为往往在A股最低时,监管部门就会放开额度。所以,QFII本身并没那么神,对QFII的评价多是事后由媒体来发掘的,事实可能并非那么传神。”建银国际曾粤辉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还有很多家QFII在等待资格和额度的审批。”
[注:看来QFII非神却是佛,参透了佛家的“万法由缘生,随缘即是福”。]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指出,基金公司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方面要有大局意识,要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规范投资理念。
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回到2005年11月中旬,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在重庆出席“三峡库区(重庆)经济发展暨金融服务高层论坛”时发表了精辟的“火锅论”。中国的饮食之道,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回到更早的2005年6月5日,香港商报刊登了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的谈话内容,最后以“不知我说的你们都信不信,不信拉倒,仅供参考”
结尾。呼吁国内基金要有QFII的眼光,说要像他们能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全面的角度看问题,他称“我也不是说我们国内基金不行,但应该有长远的眼光,要站在高一些的立场上看问题。”
“有些机构投资者思想混乱,平时说价值投资现在却不懂了。等我有时候请这些投资总监过来,让我学习什么叫价值投资。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都很有投资价值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补偿只会使之更有价值,是锦上添花的好事,可现在基金经理却认识不清。不知我说的你们都信不信,不信拉倒,仅供参考”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厨房”,阅尽天下美女的蔡澜更是直说“人生就是吃吃喝喝。”
季羡林先生认为东西文化不同之处,最基本的差异的根源,在于思维方式之不同,东方主综合,西方主分析。台湾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的序言中也有同样的观点:“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
从食仪上,西方奉行分餐制,首先是各点各的菜,上菜后,各吃各盘中,各自随意添加调料,吃完一道然后再吃第二道,前后两道菜绝不混吃、换序。中餐则一桌人团团围坐合吃一桌菜,冷拼热炒、麻辣海鲜、沙锅火锅摆满桌面,就餐者东吃一筷西吃一嘴,几道菜同时下肚,其乐融融。
西方人烹饪极讲究科学,全过程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牛排的味道从奥马哈到旧金山,别无二味,配菜除了番茄、土豆、生菜,就是生菜土豆番茄。欧洲人在显示富裕的时候,多是饮食的工具来表现,如各种器皿的多少和豪华成为讲究的内容。曾有一篇《吃在荷兰》,文中描述了“荷兰人家的厨房备有天平、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调料架上排着整齐大小划一的几十种调味料瓶,就像个化学试验室。”
中国不但有著名的鲁、川、粤、
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还有京菜、沪菜、鄂菜、辽菜、豫菜等也都久负盛名,更有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清真菜、素菜等。
吃得好、喝得好不是真的好,好好吃,好好喝才是真的好,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吃好喝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