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与思想(再说禅意29)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文化杂谈 |
分类: 文化随笔 |
可我们想过没有?科学和科学思维以外,是不是还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看到,没有理解和把握的东西呢?我们不是还有‘艺术思维’,还有‘玄思’,还有‘禅式思维’吗?请相信,用这几种思维观想事物,事物呈现的就是另一番纷纭景象。所以,我们很需要知道,‘天地’这个大‘玻璃花房’之外到底还有什么?这也许就是向天笑的这组诗特别撼动我的地方,也是它引发读者禅思、禅意的地方。”
我的这一席话,被认为“很有思想”,被在圈子或曰一定范围传播着。
我的禅意诗《真理》如此写来:“从一条深深的巷道走出/仿佛走进了/又一条更长更深的巷道/行路者
我这诗,也被在圈子或曰一定范围“热捧”,说“很有思想”。
于是,就有人把我写的禅意诗与晚清龚自珍类比,说是“以思想入诗”,问我是否受龚自珍的影响。我写过随笔《龚自珍的文人情怀》,自然是比较认真地研究过龚自珍,潜移默化中自然受到他的影响。要说“以思想入诗”,对这位龚自珍大师还真是高山仰止,他那首为祭祀而写的“青词”——《已亥杂诗》,随性随缘而下笔,却力道千钧地穿透纸背,直达人心: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大师的诗,思想如此畅阔,穿越古今,至今煜煜生辉。十分惭愧,要说学他“思想入诗”的话,我只学了些皮毛。一定说我“很有思想”的话,那就更惭愧了,我更多的只是活不明白时,想活明白点,想说说明白话,而留下一点思想火花,其实更多的却是思想的苦闷,或思想的迷惘。所以,要参悟,要写禅意诗,借此参悟人生,透彻迷惘。以我写《辛夷何称木笔》《空巢》二首禅意诗为例,我一直在感喟思想的空乏,犹如贫穷者的“囊中羞涩”,犹如,飞鸟不归的空巢。列二诗如下:
辛夷何称木笔(禅意诗)/ 少木森
对着苍穹
挥动硕大的笔
——没有字
三月,依然又红又绿
又冷又热……
想——
撞这辛夷花为紫金碰铃
撞莽莽苍苍
风声雨声
空巢(禅意诗)/少木森
放逐梦想
而飞鸟
无从捕捉
鸟巢很好
站在平实的地上往幻彩的天空看
那空空鸟巢投落的阴影以及飞窜的鸟
有人以为
有人不以为然
飞鸟并不少
就因为鸟翅而生动
然而
还是望不到一只回归的鸟
只有关于鸟的玄想
折磨着我们
那钩残月
如今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