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50)——

(2018-02-18 06:06:17)
标签:

少木森

禅意诗

年选

文化

杂谈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50)——

《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50)——

 

         张 军:安妥心灵,只有故乡

 

故乡,月光下的村庄,麦浪在微风中荡漾/果树在阵阵狗吠声中谈论各自的梦想/此刻,年迈的母亲/是否依旧守候在电话旁/赶集回家的弟弟,是否依旧盘腿坐在炕上/和弟媳一起,一边看新闻/一边清点今天摆摊的收获//今夜的月光,与千年前盛唐的月光/是否一样?诗仙李白的千古名句/又一次在耳边回响/圣洁如水的月光/一如我淡淡的乡愁/总是在异乡寂静的夜晚/一遍遍流淌”(《月光如水》)。诗人张军的这一组诗写乡思乡愁,娓娓道来,清新自然,少有矫情,写出的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记住的是乡愁。

这样的一组乡愁诗,并不直接指向禅,却让我首先想起明代憨山德清大师的《偈颂》: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回头日望家山远,满目空山带夕阳。我们迫于生存、生活或欲望,追求着自己或别人为我们生命所设定的目标,远走他乡,其实常常都在困惑中思考着不知何事走他乡?于是,就常常回头日望家山远,郁结着乡愁。在张军的诗行里也是这样,可以读出郁结的乡愁,也可以读出乡愁的弥漫与流淌中始终衬着的一种底色,那就是在异乡漂泊感,所以在乡愁感人的同时,也伴着漂泊的感伤,伴着“不知何事走他乡”的感慨。当然,这一种漂泊感与感慨也表现出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人格,对家山的回望中还突出了陇东的地域特点,使诗情更为感人:像一棵日渐成熟的糜子,绝不是低头哈腰,而是在向阳光、雨露,以及养育自己的陇东大地,深深地鞠躬(《我像一棵日渐成熟的糜子》)。

在另一首诗里,诗人张军更把乡愁与生死两隔、前世今生串在一起来抒写,使得乡愁、回望家山等情绪更加郁结而浓烈,甚至显得揪人揪心。“是谁点燃一盏灯/在山野荒凉的坟地/难道是刚刚逝去的老人/想趁人们熟睡之时/再一次翘首回望自己的家,以及/自家地里的庄稼//大地之灯//时刻照耀着我们的来世和今生 (《大地之灯》)。

总而言之,普罗世界一条红尘之路贯穿古今,有多少人穿行这滚滚红尘时,迷失于他乡,流浪于他乡,需要的是回望家山,返回精神的家园,安妥灵魂,佛禅对此有形象比喻,叫“归家稳坐”。可以说,诗人张军也就是借着乡愁的抒写,表达了佛禅的这一种理念与境界,表达着什么时候回归心灵故乡的思考与希冀,即如其所言:“只有故乡/才是唯一安妥心灵的地方”(《雁阵飞过村庄》)。所以,我们无妨再品读品读他《大地之灯》里这样的句子:是谁燃起一盏灯/照亮我们脚下的路/让我们从未停止跋涉的脚步/父母、老师、同事,以及/所有善良的人们,让四处漂泊的我们/感恩不尽。惟愿和诗人一起回头日望家山时,不再只觉得家山远,更不再满目空山带夕阳,而是与之一道,举着他那《大地之灯》照亮回乡的路,回家的路,让四处漂泊的我们,回归精神家园,归家稳坐,感恩不尽。(少木森)

 

 

附:张军《雁阵飞过村庄》(组诗)

 

       雁阵飞过村庄

 

小时候,常常坐在家门前的坡上

望着蓝蓝的天空,默默地发呆

心想:为啥每当秋凉的时候

雁阵总是一次次飞过村庄

那人字形的队伍,好比

放学回家的孩子,齐整而欢快

 

长大后,我渐渐明白

美丽的大雁,也有自己的故乡

就像外出谋生的游子

每逢年关,总是匆匆赶往家乡

 

漂泊在外的老乡,以及

村里年迈的老人,闭眼前总要

一遍遍嘱咐儿孙——

自己想躺在村里朝阳的坡上

 

雁阵飞过村庄——

只有故乡

才是唯一安妥心灵的地方

 

 

       月光如水

 

河水潺潺,草木芬芳

独自漫步河边,披一身皎洁的月光

我在走,河水在走,月亮也在走

如丝如缕的月光,仿佛母亲多年的唠叨

千里之外的故乡,今夜是否明月当空

五月的夜晚,月光柔和而清凉

 

故乡,月光下的村庄,麦浪在微风中荡漾

果树在阵阵狗吠声中谈论各自的梦想

此刻,年迈的母亲

是否依旧守候在电话旁

赶集回家的弟弟,是否依旧盘腿坐在炕上

和弟媳一起,一边看新闻

一边清点今天摆摊的收获

 

今夜的月光,与千年前盛唐的月光

是否一样?诗仙李白的千古名句

又一次在耳边回响

圣洁如水的月光

一如我淡淡的乡愁

总是在异乡寂静的夜晚

一遍遍流淌

 

 

    我像一棵日渐成熟的糜子

 

疯长的胡须一天天茂盛

仿佛雨季老家门口的杂草

额头上的五线谱一天天深沉

仿佛村口那条曲曲弯弯的土路

 

早晨,总喜欢对着镜子看看自己

日渐苍老的模样,日子久了

我惊讶地发现中年的自己

越来越像故乡的山坡上

一棵日渐成熟的糜子

 

日渐成熟的糜子,绝不是低头哈腰

而是在向阳光、雨露,以及

养育自己的陇东大地

深深地鞠躬

 

 

      大地之灯

 

是谁提着一盏灯

在乡村寂静的夜晚

躲躲闪闪

那些可爱的小精灵

忽隐忽现的萤火虫

总喜欢和儿时的小伙伴捉迷藏

 

是谁燃起一盏灯

照亮我们脚下的路

让我们从未停止跋涉的脚步

父母、老师、同事,以及

所有善良的人们,让四处漂泊的我们

感恩不尽

 

是谁点燃一盏灯

在山野荒凉的坟地

难道是刚刚逝去的老人

想趁人们熟睡之时

再一次翘首回望自己的家,以及

自家地里的庄稼

 

大地之灯

时刻照耀着我们的来世和今生

 

        原载《北斗》2017年第4

 

诗人简介:张军,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见于《中国诗词》《诗潮》《星河》等报刊,并入选《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中国青年诗选》《追梦——当代农民工诗选》《读出的禅意:2016年度禅意诗选读》等多种选本。2014年出版诗集《雁阵飞过村庄》。组诗《陇东故乡》荣获2017年首届“中国青年作家杯”征文大赛三等奖。

 

诗人诗观:诗歌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体悟,是对生命本体的回归与叩问。


这是"禅意少木森"公众号,长按下方二维码,请关注!

 

         以禅眼观物,以诗心生活


        《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征稿启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