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17)

(2017-11-08 06:06:19)
标签:

少木森

禅意诗

年选

文学/原创

杂谈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17)

《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17)——

 

               杨骥:穿越红尘,继续辽阔

 

 

杨骥这组诗的第二首,题为《在灵岩寺,做一回假僧人》。这颇有点儿意思,说出了一个可能是我们俗世人偶尔都会做的事儿——敲着木鱼,念着佛经,做一回假僧人。

真正的念佛者是不会这样做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句话是念佛法门的一个最高理则!就是说,真正的念佛者在念佛想佛时,心里具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佛在心中庄严着呢!然而,诗人杨骥毕竟是在俗之人,他这样写到灵岩寺做假僧人的经历,写这样做假僧人的诗,我不仅理解,而且心下有所喜欢。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物质诱惑越来越多,身心不净不静越来越突出,于是就需要时有放松、时有放下,做一回假僧人,虽没有那么庄严念佛,或许也算是一个好选择,是一次的放松,一次的放下,或许也能够暂避红尘,如诗人所言:“十米开外 喧闹声翻过高高的门槛 / 传来 刺耳且浮躁 / 我起身扭过头来望去 / 红尘也在十米开外”(《在灵岩寺,做一回假僧人》)。隔出了一定空间距离,与滚滚红尘或许真会疏离开些,得些自在!

诗人杨骥对那“十米开外的红尘”深有感叹,也颇有心得。他在另一首诗里如是说:“这些年过得平庸而谨慎/像隐士害怕喧闹/喜欢下雨 霜天 黑夜/把早年写下的文字翻出来/锄锈 上漆 把她们一个个打扮成/像即将过年的孩子”(《这些年》)。他到底是一个诗人,诗人到底还算幸运,毕竟他既有眼前滚滚红尘中的苟且,也还有一把诗笔,还有诗歌——有那些能够让他“翻出来、锄锈、上漆”的文字。凭着这文字与诗行,诗人“一个人回忆 一个人饮酒/一个人擦洗伤囗 一个人掩埋苦难/一个人小悲小喜 一个人望着早逝亲朋的背影/垂泪 默哀//一个人悄悄穿越中年”(《这些年》)。自然,这样怀揣着诗句穿越红尘,穿越中年,也算是一种洒脱绝尘的禅意与境界,是能够让人感受到诗与禅给生命带来的心灵远行和诗性之美的!

 

话虽这么说,其实诗人再怎么怀揣诗歌穿越红尘,或者是踏着诗行穿越红尘,终究也还在红尘中,在红尘的某个角落里。诚如杨骥所言:“左手是马汊河 右手/是长江/ 两条水系的夹角处/有一间属于我的低矮平房/砖木结构”(《掌心里的辽阔》)。在红尘中生活,自然触处多为红尘的平凡与琐碎。只是,心中有诗的人终究是不会只甘心于平凡琐碎的,他从心底涌出这样的诗句:“我时常会把一勺勺/舀来的涛声取回/放在纸上”(《掌心里的辽阔》)。涛声放在了纸上,那自然就成了诗歌,就突破了诗人所栖居的那个角落、平房、砖木结构等琐碎物象,就成为了诗化的另一种意象,另一种辽阔。诗人杨骥颇为大气地说:“我把辽阔紧紧地攥在手心/ 让它复又在掌纹的河流中/继续辽阔”(《掌心里的辽阔》)。那是诗的辽阔,也是心的辽阔;那是诗心,也是禅意。愿它——长长远远,大大气气,继续辽阔着!(少木森)

 

 

附:杨骥《万物的姿势 》(组诗)

 

 

在灵岩寺做一回假僧人

 

蒲团上趺坐 模仿前面头顶上  

有戒疤的和尚 耷拉着眼皮  

背诵经文  

念念有词之间 拇指与食指来回搓揉  

想象手中有一串搓不尽的  

佛珠

 

在灵岩寺做一回假僧人  

梵音悠扬 木梆梆  

一阵阵古意从疏松的骨缝间  

钻入 像冰碴  

后背湿冷

 

十米开外 喧闹声翻过高高的门槛  

传来 刺耳且浮躁  

我起身 扭过头来望去  

红尘也在十米开外

 

 

这些年

 

这些年过得平庸而谨慎  

像隐士害怕喧闹  

喜欢下雨 霜天 黑夜  

把早年写下的文字翻出来  

锄锈 上漆 把她们一个个打扮成  

像即将过年的孩子

 

一个人回忆 一个人饮酒  

一个人擦洗伤囗 一个人掩埋苦难  

一个人小悲小喜 一个人望着早逝亲朋的背影  

垂泪 默哀

 

一个人悄悄穿越中年

 

 

掌心里的辽阔  

 

左手是马汊河 右手  

是长江  

两条水系的夹角处  

有一间属于我的低矮平房  

砖木结构 我时常会把一勺勺  

舀来的涛声取回  

放在纸上

 

左边的辽阔是青绿的  

右边的辽阔是浑  

我把这两种颜色的辽阔  

搅和 拌匀 兑一点适当的夜色  

出现在笔下的辽阔  

却是黑色的 像铅块

 

我把辽阔紧紧地攥在手心  

让它复又在掌纹的河流中  

继续辽阔

 

 

暗自揣测

 

每天习惯地穿行在湛水路上  

已经很多年了  

这是一条底层的路  

来来往往的多半是生活在  

低处的人群  

他们卑微 平和 憨厚  

为温饱起早贪黑  

形如蝼蚁

 

我见过或者与我擦肩而过的人  

已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统计  

有时 我会情不自禁地暗自揣测  

如果我的某次主动上前搭讪或招呼  

他们其中的一位  

或可成为我的莫逆之交与知己  

近尔成为我身边难得的兄弟或姐妹  

……也未可知  

这俗世中最朴素的尘缘  

近在咫尺 又仿佛远隔千里

 

 

 

 

当年 有许许多多不幸的词或词组  

蚂蚁状从四面八方赶来  

噬咬这个位于江边的城市  

江水血红 像是给这座古城  

裹缠绷带

 

几十年后 我出生在江之北  

夏天一到 便常常和小伙伴们  

去江中击水 不亦乐乎  

上了岁数的老人却频频规劝 恐吓  

甚至发怒:在这里的江水中游泳很危险  

毛糙 细尖的江沙是当年  

那些冤魂的颗粒  

会划破皮肤  

再这样喋喋不休地吵闹  

他们一定会死死拽住你们的双腿  

也不让你们浮上来

 

这之后 我或我们再也没有碰过  

那片浑浊的江域  

只敢远远地望着发楞…… 

 

 

万物的姿势

 

江河流淌  

俯瞰 像一根根细长藤条  

缠绕地球

夜晚的云雀不声不响  

鸟巢盛满月光  

无风的时候 一枝芍药会把  

耐心地向上托着  

雪地上 一只小兽在辛苦地觅食  

何时能找到食物  

跟其身后的爪印一样  

都是未知的省略号  

返乡途中 方言又像是另一件  

不可或缺的行李  

碑刻上的文字是先人留下来的  

路过的后人试着诵读  

中间已隔了几个朝代  

剑在鞘中安歇 像静物或是装饰品  

嗖地一声 亮出来  

便有了凶险的江湖

 

陆陆续续写下这些方块字  

日头已经偏西 像是给这首诗歌  

画得句号

         

原载《辽宁诗界》2017年第1春季卷

 

 

诗人简介:  杨骥,自由撰稿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1982年开始发表诗作,迄今止已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逾千首,获省以上诗歌奖八十余次,诗歌作品入选近二百种诗歌选本,新写实诗歌流派的创立者,著有诗集《杨骥诗选》、《尘世帖》、《意林居》等。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南京。

 

诗人诗观:一个纯粹的诗人应将诗歌奉为圭臬与宗教。


这是"禅意少木森"公众号,长按下方二维码,请关注!

 

         以禅眼观物,以诗心生活


        《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征稿启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