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木森2017禅意诗及网友评说(之七)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文学/原创杂谈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近日开了微信公众号,关注的朋友不少。有几位评论家、诗人,以及同事、学生一直跟着读,并给许多指点与启迪。特摘下大量点评材料,由学生整理成篇,以此致谢!也再请朋友关注!
少木森2017禅意诗及网友评说(之七)
柳时平
分裂诗人(禅意诗)
少木森
你与我已成陌路
旱金莲
而我
已经倦成这支烟
燃着 丝丝漠然
别睁开你的眼
夕阳已经冰凉
出现
有人说
一个诗人住在隔壁
一个怪物
而 诗人在彼岸似乎还算神圣
诗人!离你远一些儿
被分裂的心
用它取暖
实在是无处可去
一半阴影一半夕照的阳台里
在旱金莲清浊难辨的花香中
有另一种韵律
由灰暗而明朗
写你或你写的诗句
重新涌起血
——见微信公众号《禅意少木森》2017-09-08
评《分裂诗人》——
似花若木(碧钦):“有人说,诗是寺庙边的语言/一个诗信在隔壁/便是一个怪物/而诗人在彼岸似乎还算神圣”。是呀!在当今这个浮躁的世间里,能静下心来读诗,为数不多。我读您的诗,诗就是精神营养餐。诗是一缕花香,沁人心脾,是一束阳光,暖彻心扉,顿悟人生。正如,旱金莲的花语:爱无处不在,只是你心不在焉;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开心就好!
唐一壹:诗是寺庙边的语言,诗人是庙前的木鱼!
沈(奕瑄):诗人的语言并不一定指向外在客观世界,而往往是返身指向自身的内在世界,其分裂的语言无需外在验证,而在于内心的那份自足。
丁文霞:这首诗写活了许多都市人的现状和无奈,读来,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是什么将谁谁分开,成为陌路,一个人的世界流着两个人的血。需要在早已无梦的岁月里,靠着追忆来温暖冰冷的夕阳。盼着人心能重新拥抱,重新涌起血,让不知陌路的旱金莲再不清浊难辨。
刘忠诚:由诗的话题转向诗人。此岸的诗人/彼岸的诗人,分裂与被分裂!岂是一个简单的“让人沉思”可解?
期
期待谁的来临
我泡一壶茶茶香袅袅
门外有风
风把门吹得像有人敲过
风把门吹得像有人敲过
门外有风
我泡一壶茶茶香袅袅
期待谁的来临
我期待的人始终没有来过
我问自己:原谅不原谅他
也问自己:还期待不期待
——见微信公众号《禅意少木森》2017-09-09
评《期待》——
似花若木(碧钦):回环诗,好美!有似环绕音乐之效果。此情此景,已不是期待,而是急切的等待。我似乎看到您在来回踱步,又不时回头,疑似有人敲门。是谁让您如此期待,感动!
刘忠诚:这是一首让别人来点燃的诗,期待点燃!期待着期待!
唐大强:期待就是精神寄托,我期待的人似乎会来,似乎不会来。但我坚持泡好那壶茶,保持茶香。
欧阳白云:缘来自相聚,不必思期待。
章文兴:很舒服。在初秋的清晨读这诗。
心理老师(碧蓉):心怀期待,眼睛和耳朵都变得灵敏,风只稍稍一吹,门只裂开一条缝,心就欢乐起来,继而是没等到的失落?一分期待,两分欢乐,三分失落。形象生动,诗意盈盈。
沈(奕瑄):诗人的语言并不一定指向外在客观世界,而是往往返身指向其自身的内在世界,其分裂的语言无需外在验证,而在于内心的那份自足。
释了悟:您期待的是心中那一位“无位真人”吧!那是我们的“佛性”,本来是我们自己了啊!可我们迷失了自己,如今我们期待他回归,他却不来敲门!
临济禅所说的“无位真人”,即人人本具的佛性,是每个人的“真我”,就是说,每一个人那个“赤裸的”、不住于任何阶位的自由的人,即是无始以来的真我。所以,在临济禅看来,每个人都有自足圆满的佛性,不必向外驰求,只是由于这佛性受到污染,以致于经常隐藏而不能显露。我们的修持,说到底就要这位“无位真人”显现,就是要彻见真我,彻见佛性,内心成长,自足圆满。
读书的姿势(禅意诗)
读书为了麻醉自己
一如
暮色苍茫
雨帘
隐没的树影
虚饰的花也见不着了
归途的众鸟
仍在向前奋飞
假如你在字里行间
所有人生姿势
也许就如你在哪一天对我耳语----
风吹斜雨
——见微信公众号《禅意少木森》2017-09-11
评《读书的姿势》——
刘忠诚:不刻意追求禅意,回归的诗意像斜雨中的那壶酒,举杯就醉。好诗!不刻意设局。
心理老师(碧蓉):人丑多读书,人穷也多读书,人美更应该多读书,人富有那是必须得多读书!呵!
沈(奕瑄):读书时心静方能入深——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内心。也许,你正狂热追求的,并非你真正想要的,只是迁就了别人或社会;也许,你正为之肝肠寸断的,未必是你真正想爱或该爱的,只是一时的不甘。坐下来,静赏花开水流,心静了,自然就看清了。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从此所有人生姿势变得从容。
丁文霞:谈起读书,常常想起学生时代打手电通宵读小说的日子,那时觉得书如鸦片,让人兴奋,忘寝忘食,完全不知疲倦!现在读书更多的感受是书带来的姹紫嫣红,辉煌典雅。当你沉醉其中,犹如隐居山林,退了烦恼与疲惫,忘了生活的无奈。在不知不觉中少了市井的浮躁,少了追名逐利之心,人生似乎也变得从容和自信,置身喧嚣的尘世也清楚明白了怎么活着才是不枉此生!
欧阳白云:娓娓道来,开卷有益。
似花若木(碧钦):读书时心静方能入深,修身时念纯方能入道。箴言妙语!假如你在字里行间畅游,所有人生姿势变得从容。诗心禅意!
张祖冬:深奥,哲理,逻辑,心的飞跃,妄言了。
新华.炜英:读书的日子,岁月静好!
倾
设若
恰似一个夜雨中的旅人
急切地踏上回家的路
那么
会不会就意外地没有开出
那一个人
天亮了
他就一个人
留在站台
那一个人
那风
是不是我正想对你的倾诉
——见微信公众号《禅意少木森》2017-09-12
评《倾诉》——
刘忠诚:有仙丹,还你情郎那一副衷肠。这应是禅诗的一贯写法之一,在情意处说禅,类于“步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欧阳白云:真正放下了,何物不可以倾诉呢?
兔子林晖:写出哲理,还写出心意,容易产生共鸣。
似花若木(碧钦):世界上的事,越想得到,越得不到。人生有许多不得已,若转个角度,也许前面一片光明。
柏(冬青):雨随风意,款款倾诉。
丁文霞:是什么原因让人要借风雨倾诉?是倦鸟急切归家未能如愿?还是心悲忧伤无人可诉?借着风雨让无法说、不能说、无懂的心事倾诉。盼望风吹走心中的忧思,雨涤荡心灵的疲惫。
这是一个人的湖泊
我与女儿
漫步着
一些垂柳
还有喜鹊画眉麻雀
它们摇啊飞啊唱啊
从水边
它们多么自由
荡漾的波光
湖景
恣意地弥漫着
如三月的天空
挥霍着带花絮儿的清风
我对女儿说:
我的想象已经无法打开
许多的文字汹涌而至
女儿说:这种感觉不对
应该是想把灵魂放出去
与那些文字谈心
——见微信公众号《禅意少木森》2017-09-13
评《文字》——
沈(奕瑄):当灵魂与文字对上了话,文字便有了灵性和诗意,那样的作品犹如上帝握住了创作的手,不需要多余的思考,字里行间却是灵魂深处最自然的表达和呈现。
章文兴:能和女儿一起散步看风景,聊天谈心,是多么奢侈的享受呀!字里行间满是慈父爱女的情意。
似花若木(碧钦):您被汪曾祺的文字遮蔽一切,想象无法打开。我被您的文字带到玉渊潭,花草树木,昆虫鸟雀,水波荡漾的湖景,就以一种中国画的韵味恣意地弥漫着。美的享受!
这就是文字的神奇,文字的魅力啊!
青柏(冬青):女承父韵/传承与代沟/父女情深。
心理老师(碧蓉):为什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呢?因为灵魂是会被浸染的!你就是自由、净美的文字,与你同行,内心自然自由!
丁文霞:特别欣赏那句:把灵魂放出去与那些文字谈心。文字开启了人类文明,见证着人类的发展历程。把灵魂放出与文字谈心,与史对话。感慨的是:万里长城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活着是否当如玉渊潭喜鹊画眉麻雀蛐蛐儿和一些昆虫那样活得高贵;是否当如三月天轻盈灵动活得精彩生动!若我只是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也希望能拥有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