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11)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年选文化邵超杂谈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读出的禅意:2017年度禅意诗选读》初选(11)——
不少人常说心累。为什么累?许多人都不是因为忙,身忙并不一定心就累。心累是心中纠缠着许多欲望,这些欲望支配着我们的心,我们渴求,我们须索,我们心中牵挂太多,心必多忧多愁,心理问题就来了,心就累了。对此,诗人邵超有这样的描述与感叹:“见山愁山,见水恨水/走到哪里,哪里都会布满痛苦/即便脚下铺满鲜花,即便明天前程似锦/苦痛与路途的宽阔无关,与路途的顺畅无关/一片忧郁的海洋,很难容忍一朵欢跳的浪花/一座痛苦的大山,不会收留一块快乐的石头”(《边走边想》)。反过来,如果能够想得开,能够放得下,能够以悠闲、超脱的心境来对待眼前发生的事,心就不那么累了,诚如诗人邵超所言: “见山乐山,见水乐水/走到哪里,哪里都会充满快乐/即便脚下荆棘丛生,即便征途凶险纵横/快乐与路途的曲折无关,与路途的坎坷无关/一块快乐的石头,心里一定装着一座大山/一朵欢跳的浪花,胸中必然拥有一片大海” (《边走边想》)。于是,你或许就如诗人邵超所说的:“边走边想,且行且吟/我一路走来,左脚踩着泪水右脚踩着笑声” (《边走边想》)。
邵超的另一首这样写:“风从东方刮来 /我淡定地站在西方/风从西方刮来/我从容地站在东方//风从南方刮来/我坦然地站在北方/风从北方刮来/我冷漠地站在南方// 嘲笑我痴呆的时候/其实小草并不知道/一个伫立在季节风口之上的人/内心也在敏感地摇摆”《其实小草并不知道》。我们的心太累了,有太多牵挂,多么的摇摆迷乱,哪怕有时表面看过去是淡定的,其实仍然那么摇摆不定。要想如诗人邵超所说的这样“一路走来,踩着笑声”,那得放下牵挂的心才行!这——在儒学语境里,应该就是孟子的“求放心”了。孟子所谓“放心”,是指“放逐”了的心、迷失了的心,或者说就是把心丢了。所以,孟子的意思是,你要去“求索”、要去“寻找”,把心找回来,不要让那么多无谓牵挂蒙蔽你的心,弄丢了你的心。到了王阳明时,他强调要“致良知”。按他的观点,心的本性就是良知,良知即心本性,心被蒙蔽而迷失了,我们就要唤醒它,时时呼唤它找回它,要诚意、正心,要致良知。在佛禅语境里,那就是要“开悟”,要找回清净本性,也就是要时时呼唤“本心”,唤它回家,归家稳坐……
说起来,写禅意诗也是一种修持,自然都要直视这一颗心,呼唤着这一颗心,要以细微之处观照这颗心的每一次搏动,要在心的搏动中来唤醒“本心”。比如,我们可以学习诗人邵超如此观照自己“沉甸甸如包袱的思想”,最终发现这沉甸的思想“或缠绵悱恻,或婆娑生姿”!这不就是一种呼唤“本心”、寻找“本心”、锤炼“本心”吗?邵超诗云:“昨天被风吹来吹去 /今天被风吹来吹去 /明天被风吹来吹去 //那些最易触及的东西/那些最难触及的东西/尽在风中往返//仅有思想/这个沉甸甸的包袱/在原地伫立//想一想将要吹来的风/想一想已经吹去的风/或缠绵悱恻,或婆娑生姿”(《想一想风》)。
诗人邵超就这样“踩着笑声,边走边想”,直面凡尘杂事,把握和调整着心态心性,忙而不乱,甚至能在忙乱中“闲”出心来,用另一种智慧来观照世事并行吟着,诗行里也就蕴着沛然禅意。(少木森)
附:邵超《叩问》(六首)
一次次叩问
我的肌体上哪里最坚实
一次次叩问
我的肌体上哪里最柔软
头颅最坚实吗?不
头颅里包裹着最缠绵的思绪
心肠最柔软吗?不
柔肠覆盖下的是铁石心肠
我最柔软的地方恰恰最硬
我最坚实的地方恰恰最软
硬让我一次次弯下腰去
软让我一次次昂起头来
沉寂
那么多,密密匝匝的
蚂蚁们集聚一起
在干什么?游行,聊天,吵闹
嬉戏,歌唱,赶庙会
还是在跳广场舞
这个王国一定喧嚣而又热闹
可惜我听不到
月光在夜幕下倾泻
一如瀑布
却不知有多少个三千丈
苍穹之下都是
飞流直下的声音
仰着脸,侧着耳
屏气凝神
可惜我听不到
骏马在草原上驰骋
嘶鸣一定撼卷疾风
蹄声必然凌空踏燕
草原太空旷
空旷得只能让一个人
站在远方遥望
嘶鸣和蹄音一定在呼唤我
可惜我听不到
所有微妙都躲在沉寂里
所有神奇都藏在沉寂里
所有喧嚣都隐在沉寂里
就这样
我跌入了一个沉寂的境地
不能窒息!我要冲出去
冲出去
去拥抱尖叫的蚂蚁
去沐浴倾泻的月光
去驾驭嘶鸣的骏马
意外
一只苍蝇
在头上飞来飞去
我举着蝇拍驱赶它
它竟然爬在一尊佛像上
一动不动
连忙放下蝇拍
我双手合一
那厮偷笑着
愈加
一本正经
边走边想
见山乐山,见水乐水
走到哪里,哪里都会充满快乐
即便脚下荆棘丛生,即便征途凶险纵横
快乐与路途的曲折无关,与路途的坎坷无关
一块快乐的石头,心里一定装着一座大山
一朵欢跳的浪花,胸中必然拥有一片大海
见山愁山,见水恨水
走到哪里,哪里都会布满痛苦
即便脚下铺满鲜花,即便明天前程似锦
苦痛与路途的宽阔无关,与路途的顺畅无关
一片忧郁的海洋,很难容忍一朵欢跳的浪花
一座痛苦的大山,不会收留一块快乐的石头
边走边想,且行且吟
我一路走来,左脚踩着泪水右脚踩着笑声
想一想风
昨天被风吹来吹去
今天被风吹来吹去
明天被风吹来吹去
那些最易触及的东西
那些最难触及的东西
尽在风中往返
仅有思想
这个沉甸甸的包袱
在原地伫立
想一想将要吹来的风
想一想已经吹去的风
或缠绵悱恻,或婆娑生姿
其实小草并不知道
风从东方刮来
我淡定地站在西方
风从西方刮来
我从容地站在东方
风从南方刮来
我坦然地站在北方
风从北方刮来
我冷漠地站在南方
嘲笑我痴呆的时候
其实小草并不知道
一个伫立在季节风口之上的人
内心也在敏感地摇摆
原载《河南诗人》2017年三期
作者简介:邵超,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河南省周口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河南诗歌学会理事,河南散文诗学会理事,周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周口市诗歌学会会长。曾在《诗刊》《词刊》《诗选刊》《星星》《诗歌月刊》《诗潮》《绿风》《青年文摘》《海外文摘》《海外诗刊》《北京文学》《莽原》《散文选刊》《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诗歌等作品1600余首(篇)。著有诗集《心箫如水》《十家诗选.邵超卷》《花韵》《另一种目光》《周口散文诗九家.邵超卷》《魅力诗人.邵超卷》《一阵风吹来》《沉浸》,散文诗集《碎片》等。诗文入编多种选集和中学辅助教材,并数次获得《诗刊》《星星》等颁发的诗歌奖项。现供职于河南某县人大常委会。
诗人诗观:与诗为伴,情怀就会悲悯,生活就会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