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的禅意:2015年度禅意诗选读》展示(10)孙欲言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2015年选孙欲言文化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禅思二首
孙欲言
读稿手记:读孙欲言这诗,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次“网争”。当时,有几位网友对我贴出一系列的“禅意诗”吐槽,他们认为,既然是“禅意诗”、“禅诗”,那就应该有“佛”、“禅”的名词、术语或环境等。我当时解释说,禅意诗要的是写出“禅的意味”,而不一定是禅的名词与术语等。我举了王维《辛夷坞》来说明这个问题:“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是咏物诗,更是经典的禅意诗,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万物自得自安的状态,体现了王维诗的禅意。这个说法网友接受了,于是“网争”平息。
不过,我有时也是很想用佛、禅的名词与术语来写禅意诗,来写禅意的,比如,我写过《古莲的传说》:“他/一切皆空的和尚/顷血/浇醒寂寐千年的灵魂为花//然后圆寂/笑意写在脸上/映一池红莲如炬//这其实只是一种传说/事实是/荷花不开/他溘然西去//又该是敲木鱼的时候了/阳光响亮的西天/又深又远”。应该说,这诗用了一些佛禅名词、术语,更是用了佛禅的“语境”而写出了一点禅意。但我这样写的“禅意诗”较少。孙欲言则不同,他几乎都这样写,整首诗里堆积了诸多佛禅名词、术语,创造了一种特有的佛禅语境,却仍然体现出较为浓郁的诗情,这颇难得。
孙欲言的这组诗,可以读出其对“缘起性空说”的感悟与诠释。最基本的缘起说,应该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又可说“一切生法皆是灭法"。读孙欲言的诗,能读出说明缘起的意味。(少木森)
桃花谷下的禅思
1
一朵桃花就是一个大千世界
每一条微细的脉络,都是智慧的菩提
春光不老,轮回万年
2
坐在树下,让人了悟
岁月的沧桑和温暖
正如一个明媚的女子,品味端详她靓丽的容颜
3
青绿的枝叶,铺满经卷
无数的尘埃,深蕴世间的妙法真义
只要桃花灿烂,心中便是净土
4
拣起一片落花,沉思
瞬间进入空明寂灭的禅定
爱如泉水,汩汩地滋润心田
5
想到树根,去探源善恶的因果
一棵桃树只能孤芳自赏
而一片丛林,就会让世界光辉灿烂
6
如果品尝桃子曲折经历
那么一定会想起人生中苦辣酸甜的滋味
但最终,它们都会融化成生命里的喜悦
7
无法拒绝对桃花的热爱
正如生命里没有太多选择
讴歌吧,坚守始终这充满激情的信念
8
盛开的桃花,连缀成一片锦海
青春的笑靥,不断丰腴纯粹的风韵
加一丝风云,桃香漫天
9
巨大的仪式,已经盛装开场
我不会缺席,这普天之下最富盛名的欢宴
因为我的心香,早已燃烧并供奉
10
虔诚也是执著,诗句却非挂碍
该如何理解,那些所得的和失去的
我放下一切,奋不顾身扑向那不息的芬芳
佛与石:幻变的浮世相依
在孤寂中沉睡,亿兆载
时间无始无终
不可下笔处,只说得一个形容
风云起时,它不生
天地崩坏,它不灭
似悟了缘起的真谛,而终于性空
幻化的华彩,是句戏论
三千功德内蕴,却显露无形
沉默,是最深邃的讲法
精彩,会翻成无数的经文
故事繁衍,就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
美玉藏天台,犹如世袭的名门闺秀
假使今生再次走入红尘
一定要将自身的尘垢磨尽
要让通透的光明,照亮众生的迷途
加于头顶的使命,正是久经尘劫期冀的圣果
这个世间清净,丝毫不逊色于净土
这个真理纯粹,圆润永远无碍峥嵘
原载《天下书香》2015年7月号
作者简介:孙欲言,本名孙涛,1992年开始尝试创作诗歌,在《青春诗歌》《诗歌月刊》《关东文学》《参花》《诗东北》《禅露》《北方文学》等杂志报刊上发表数百首,入选《三沙抒怀》《醒着的海水》等选本。出版诗集《影尘无踪》、《虚空里的盛宴》。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个我诗观:诗首先该使自我庄严,然后使他人庄严,即:诗完全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
001
001
007
012
018
022
026
031
034
037
040
043
047
050
053
057
061
065
070
072
078
081
084
089
093
096
099
103
106
110
115
119
123
127
131
133
137
142
146
149
152
156
159
162
166
170
173
177
180
184
190
192
195
199
203
208
212
215
218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