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意诗2015年度选》读稿手记(2)

(2015-10-17 06:50:08)
标签:

文化

少木森

禅意诗

杂谈

分类: 文化随笔

《禅意诗2015年度选》读稿手记(2)  

 链接:征稿启事          

《禅意诗2015年度选》读稿手记(2

 伊路《仿佛爱》读稿手记:布封说:“风格即人格”。信然!伊路是一个纯粹的人,于是她写出很纯粹的诗。读她的诗,总让人有立于尘烟外的感觉,少些喧嚣,少些心机,多些放松,多些宁静,多些温暖。这是伊路诗的风格,也是伊路的人格和人格魅力。她说:“一定要爱世界,细致地,爱到恨,爱到疼痛。”她这样生活,也这样写诗,于是诗里有很纯粹的爱,有温暖,很禅意。

伊路爱写小鸟儿,善写小鸟儿。但她往往少写某只鸟儿或某种鸟儿的特征甚至外观,而写偶然见到的鸟儿的神态与叫声。换一种说法,伊路极少以“科普”的思维来看那些鸟儿,而完成用诗意情调来触抚那些鸟儿。如果用绘画来比喻她那写鸟儿的诗,那她画的是写意画而非工笔画。不过,完全这么说,对伊路似乎又不公平,她对那些偶遇的鸟儿的描绘,特别是对鸟鸣声的描绘,又往往非常“工整”的,几乎纤毫毕现,有非常形象的拟声效果和诗性感染力,而且具足了个人化,即独特性。诗有声,如音乐,如空山鸟鸣。诗有温暖,如脉博律动,如心跳。

诗云:“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伊路说她“为精灵的鸟儿而心不宁”,那样的生活是何等的宁静与禅意,让人极羡。(少木森)


秦时月《春日春时》读稿手记:这组诗语言平实如话,很容易让人想起古诗的写法与风味,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无疑,这诗语平意不平,让人警醒,让人回味.

  “我悄悄回来,又悄悄离去/没有人会记住我,就像/没有人会长久记住这个村子/和村子里那些熟悉的人”(《没有》)也一样语平意不平,一样让人警醒,让人回味。读秦时月这诗之前,正与友人谈过一个话题:亲情与永恒。当时,谈到再亲近的人,比如爷孙关系,如此的血缘关系,记忆也不过延续三到四代,就是说“曾孙”这一辈,或许还记得“曾祖父”,还寄托一些怀念。再过一辈,亲情已谈,记忆也已淡化,倘若还聊起来时,基本也就像聊起一个旁人差不多了。所以,民间有言:“人活心里不过五代。”就是说,一般人在第五代的后辈人那里,已经基本被谈忘了。这不是虚无,不是厌世。这是“放下”!别太在乎那些你曾经念念不忘、曾经魂牵梦绕的东西,比如,“祖辈”、“子孙”这样的人生大事,也不过几代人就忘了你是谁了!

  放下!放下吧!“没有人会长久记住这个村子/和村子里那些熟悉的人”!而且,“春日春时”短暂,“不管,那一如往日的风如何动情地吹/雨又如何缠绵着下,都唤不回/那些美好和亲切的回忆”(《多年以后》),让自己活得无牵挂些,活得轻松些、禅意些吧!(少木森)

 

麦 莎《无语》读稿手记:读这组诗,先就是“无语”!因为其意绪十分跳跃,似乎没有语言逻辑,所以,让你不知道说什么,或曰不知道怎么说。请读那首《一日》:“一日是一日之淡/一日是一日之根/一日是一日之空/一日是一日之绿/一日是一日之爱/一日是一日之漏沙/一日是一日之莲花”。谁能说清楚这中间的语言逻辑是什么?甚至其间的意绪逻辑是什么呢?说不清楚,真的说不清楚。

    然而,诗有时就是这样,说不清楚,摸不清脉络,你却想读它,你还可能莫名的被它打动。我的确是为这组《无语》打动了,所以,选了它。不过,它打动我的并不是整首诗,而往往其跳跃、闪烁中的某些片言只语。比如,“幸福席卷”却对出个“平淡如歌”,“醍醐灌顶”又来了个“红尘惊心”。再比如,“音乐流淌,心也默默流淌/这个世界陌生,又传来一个女人的冷笑/活着,把心放在温暖之处/欲望在眼前,如一棵罂粟”。这些都让人“无语”,而无语之中,却有沉吟与沉思。这,便是这组诗的意义,也是这一组诗的禅意。(少木森)

 

《禅意诗2015年度选》读稿手记(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