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村》的禅意

标签:
少木森评述陈柳傅禅意诗文化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上古村》的禅意
——评陈柳傅《上古村》组诗
陈柳傅喜欢对“动态的生活”做一种“静态”或“疑似静态”的描写,创造出一种“静水流深”的意境。《上古村》有他生活的影子,有他对生活的感慨与感悟,而且总是感慨深沉,感悟独到。这次柳傅兄在《网络诗选》中获“7月佳作奖”的《上古村》组诗,正是体现他这种写作倾向的作品。我喜欢他这一组小诗,读了不少遍,随手写下过一些读诗随感,呈现于此,算是粗浅的解读,就教于柳傅兄和读者。
《上古村》
这首小诗,以朴素简单的意象营造出静美的意境,那个静等水开、准备泡茶的生活小场景,我们一定不少次遇见过,所以,我们与柳傅兄会有共鸣:“我等着/慢慢地耗着光阴的一锅水”,那真是一种温馨、一种静美,所以,我们也会像柳傅兄所说的:“在上古村等着喝茶/变成了一场最美的梦”,让这茶、这诗带给我们舒畅和愉悦。
可是,那只是“后来那么漫不经心的喝茶”,这漫不经心处,茶已不止是茶,茶里有诗味、甚至有禅味了,难怪有读者说这诗是“禅意诗”!是啊,在“上古村”,那样“漫不经心”的喝茶,的确,有古意,有禅意。
真有这么一个村?或是虚拟呢?这其实无关紧要。总之,有这么一个村,有这么一个充满禅意和诗意的村,这就足够了!
《读医书》
既然谈到了禅,我们就再用禅的思维来解读这首小诗。
禅学里有一个“生病”的典故:维摩诘假称有病,惊动了佛陀,佛陀派文殊师菩萨及一些菩萨、罗汉去家里探病。两位菩萨互斗机锋,论说佛法,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倍加推崇,他“烦恼即菩提,不离生死而住涅盘”的不二法门,经这场论战,更深入人心,是修行人治病的妙药良方。
柳傅兄不一定是以这个典故为写作基点,来生发禅理禅趣。但这小诗,的确写出了一些禅意来:我在看医书的古方,看出了“该看病的是我”。把这理解成是一种“内视”、“内修”的禅式理趣,应该不为过。
自然,也可以不这样解读。只要读出这首小诗干净的文字里,趣韵流动,带给我们的是阅读的愉悦,这也不乏诗味了。
《路边》
“静水流深”意境,在这首小诗里体现最为充分。“人近黄昏/路边的风景就是人生”。语气平静,意象却突兀,水波不兴处,鸢飞鱼跃。苍茫的世界,漫长的人生,比对有力,落日炫目。
那里面,含蓄细腻地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的“落日情感”,让人可感可触,久久回味。虽然那落日仅仅是一个瞬间,瞬间可化为永恒,那情感像黄昏,也像是“手杖顶住”的落日,在诗人心中一晃一晃。
日用无非道,安心即是禅。当我们临着黄昏、落日,品读这朴素、温暖和安静的诗句时,我们可以默默地从中体悟生命存在的真义。这,可以说,就是一种禅味了。
(另:陈柳傅写了几十首“上古村”。据我了解这是最早的几首。读者有兴趣可到他博客看一看。其中《路边》已易名《落日》——
手杖拨动路边的草
已经没有蛇了
用手杖顶住落日
落日前的路边
风景就是人生
此二诗,孰优敦劣,列于此,读者可进一步品评!)
《上古村的蚊子》
不管什么年代,众生都是干净的,上古村的蚊子亦然。然而,我们拍死了叮咬我们的蚊子。
我们不拍蚊子,行不?显然,我们不可能不拍,我们都是肉体凡胎,我们不可能像佛典中记载的那样,“慈悲之心遍及众生”。但是,我们从拍死的蚊子尸体上,体悟“我双掌磨着里面自己的血/蚊子已将血还给了我”,似乎也可算是一个心灵 “没有染污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根性的人。
这样一读,就觉得这首小诗看似平淡平常,实则隐含了对生命本相的一种细微体悟,不露痕迹地营造了一种宁静超然的禅境。
所评作品原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ea2fcf0100kt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