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顾茅庐”与“绑来见我”

(2010-07-23 06:47:33)
标签:

少木森

领导

用人

杂谈

文化

分类: 文化随笔


“三顾茅庐”与“绑来见我”

     近日朋友选编了一篇随笔集,将我几年来发表于〈领导文萃〉杂志的几篇文章一并收入,借此机会,也再晒晒旧作吧

 

   “三顾茅庐”与“绑来见我”

                     

      (发《领导文萃》20085月上半月刊《领导与用人》专栏)

 

                                少木森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个诸葛孔明为他鼎定天下,并为托孤之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早已传为用人的佳话。然而,有人说,这毕竟只是《三国演义》的胡诌,不是真的。古往今来的现实生活中不会这么麻烦的,领导要想用个人,叫他来就是了,叫不来,“绑来见我”就是了。

  

也许吧!从古往今来的事儿看,似乎是人才“求进”、“求用”更难,而不是“求人才”、“用人才”更难啊,中国历史上才一直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慨叹呀!就说这一位卧龙先生吧,虽然身处乱世,躬耕南野,其实是早就想得遇明主而兼济天下了。有史料记载,他曾经写信给曹操,只因曹操虽广罗人才,且善于用人,却始终难免有门第观念的影响,对真正平民阶层出生者一直是不够重视的,所以“村夫”诸葛先生的那封自荐信也就被忽略了,才使此“遗贤”留给了刘备。假使曹操当时能回一信,说:“你来吧,我用你。”卧龙先生也许早骑个毛驴或者一路小跑地投奔曹操而去了;假使曹操稍为再客气一点,派个许褚之类的凶神似的武将找到他护送他(实际上,与押送也差不多),来见曹操,他恐怕也会为曹操所用,为曹操尽心尽力的。曹操也就不会在无意中为自己制造一个劲敌了。

 

不过,刘备对诸葛先生格外客气也许是真的,对他的“三顾”也许是真的,《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已有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广为流传,小说也许不是“胡诌”,而是“提炼”,使之更艺术化,更感人罢了。

 

在小说里,张飞在陪着刘备一顾二顾总见不到卧龙先生时,就想烧他房子,一条绳子捆了他来见大哥,这举动千古被讥笑为“卤莽”。

 

你也许认为,张飞那样对待人才是行不通的,可笑的!绑来了人,你绑得来心吗?现在不是常说“留人要留心”吗?心去了,像徐元直,身在曹营心在汉,发誓终身不设一谋,你留他白拿薪金白吃饭啊!可生活里还真有“绑来见我”的“罗致人才”、“引进人才”的方法呢。

 

玩出这别开生面的“爱才”、“用才”招数的人,是清朝嘉庆年间福建巡抚张师诚。

 

张师诚是浙江归安人,以“进士”官“福建巡抚”,署“闽浙总督”,他为政有两爱:一爱清廉之名,二爱人才。当他看到当时吏制腐败日盛,朝纲靡乱,盗匪蜂起,觉得非培养和使用一些能拨乱反正、有清操、有魄力的人才不可了。于是他看中了林则徐。那时,林则徐只是个穷书生,受长乐知县聘请在衙里担任“书启”,即掌管书信的人。

 

有一天,知县大人接到抚辕四百里羽书,拿办林则徐。这可是辑拿江洋大盗的惯例呀?知县很是吃惊,一个文弱书生怎么会是江洋大盗呢?再说,知县已经很了解林则徐了,深知他平日的为人,绝无不轨之事。可是上峰的命令是不能违抗的,知县犹豫再三,竟然找林则徐商量,劝他赶紧远远地逃走,知县愿意承担办事不力的责任。爱才如此,真让后世的我们钦佩和赞叹!林则徐却不肯逃走,坚请知县押解归案,他说:“苟有罪,不逃刑,无,则可大白于世,不能以含糊了事。”

 

  这两个人都倔,也都想把事情的原委搞清楚,一个是罪犯,一个就充当了“衙役”,亲自押解上省里去。

 

谁知,一到省里,张师诚并没有把林则徐投入监狱,而请入了签押室,并趋身向前握住林则徐的手说:“吾早知林先生贤,想把记室(掌书记的官)奉屈,特地试试你之胆量耳!不识责吾卤莽否?”

 

  哎呀,一省的封疆大吏,那么大的领导,竟然玩出这“老小孩”的勾当,那两个倔人真不知该说什么好?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事后,不管是林则徐,还是知县都十分感激巡抚大人的识才、用才之举。林则徐从此仕途铺开,成举人,联捷进士,旋入翰林,一路升迁,而张师诚到处揄扬与提挈,终使林则徐成为清朝一代名臣。

  你看,“绑来见我”也不是行不通呀!

  有趣的是,林则徐的一门之中,不仅有人被“绑来见我”而成人才的,也有被“三顾茅芦”而名扬天下的。一门两代的人才,就成了天下人才求进和领导用人的缩影,值得品读与玩味。

 

 林则徐的外甥、女婿沈葆祯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是倡导实业救国的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当年,晚清三杰之一的左宗棠提倡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在闽浙总督的任上奏请在福建马尾港创办全国唯一的船政。1866年,清廷批准了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不久后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推荐沈葆桢为首任船政大臣。可那时候,沈葆祯戴孝丁忧在家,左宗棠“三顾”而坚请之,左氏的“忠孝”高论和赤诚感动了沈葆祯,他出山接任了船政局。沈葆祯接任后一面扩大马尾船厂规模,一面加紧制造战舰、培养海军人才“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配一船之官”,经过其数年苦心经营,马尾船厂成为了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而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出的人才更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中坚,赫赫有名的邓世昌、刘步蟾、萨镇冰等近代海军骄子,都是从船政走向海洋的,马尾由此成为了近代海军的发源地。

 

  “三顾茅芦”请出了个名臣诸葛亮,这是一个千古用人佳话,而“绑来见我”也绑出了个名臣林则徐,不也照样可以是传颂千古的用人佳话吗?稍稍往深里一想,其实发掘人才潜能,最为要紧的不在于“罗致”、“延请”、“聘用”的方法,而在于这方法的背后,其实蕴着一颗爱才的心,有了这爱心,领导才会真正重视人才,才会真正信任他,放手用他,并不断“揄扬与提挈”促成人才的成长啊!这,可是比“聘用”过程要长得多,也难得多的事呀!假使没有刘备那样真正爱才惜才,那样真正放手让诸葛亮去干,“三顾”之后的业绩是难以想象的;假使没有张师诚的“到处揄扬”与“提挈恐后”,绑了个林则徐来,也未毕真能成为“人才”呀!不信,你看看,后来不管是林则徐或其婿沈葆祯,不管被“三顾”而请来的人和被“绑来见我”的人,在后来的时势和体制下同样不能得到“放手”使用,最终命运也就一样,都令人握腕叹息了!

 

  由历史思及今天, “罗致”、“延请”、“引进”人才的潮流似乎在热起来,不少领导是热衷于此的,或“三顾茅芦”,或“绑来见我”,手脚并用,忙得不亦乐乎,但媒体上又常听到“只延不用”的感慨声,拿一些够档次的人才摆设而已,作秀而已。这样作践人才,被“顾”或“绑”的“够档次”的高尚人才啊,不会感叹一声“嗟乎”么?而这样的领导,你虽然手下有了人才,又怎么可能有与高端人才相匹配的业绩呢?用不了多久,这些你或“三顾茅芦”或“绑来见我”,费神费思“罗致”、“延请”、“引进”的人才,就可能因无用武之地、又不愿意做花瓶而再度跳槽了吧?!

 

    还有一种情况,一些人才原本就不需要“罗致”、“延请”、“引进”,他们本来就是领导们的同事,但我们总难免受着“墙内开花墙外香”、“外来和尚会念经”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影响,总难免受到平常相处时一些磕磕绊绊的大事小情的影响,所以,我们看相对陌生的人时,容易看到优点,而看这些很是熟悉同事时,容易揪住一些缺点不放。有的时候,其实我们根本无需“延请”和“引进”人才,而只要有用人的胸怀,不以好恶取才,多在同事身上发现长处,适合某一特定岗位,惟才是举,我们自家就是人才宝库,有不少人可用,可建功立业。我们也就不会总在感叹:谁谁谁在我们这里时,也就平平常常的,一跳槽怎么就出息了,就亮起来了!

 

   其实,这样的感叹一多,领导们就得反思了,就得换一种眼光来看待你身边的这些同事了。你的身边不是没有人才可用啊,而是你太缺乏“发现”的眼光和放手使用他们的胸怀呀

“三顾茅庐”与“绑来见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