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木森禅意诗精选精读》选例之六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评述文化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少木森禅意诗精选精读》选例之六
29.乌桕如梅开(禅意诗)/少木森
踏着南方的冬野请别说
那儿一无所有
总会有一些风声
摇响凄凄衰草
摇响凋零着的荻花
也摇响一些
灿烂着生命欲望的野卉
“远天上的鸟
呈现出原野的辽阔”
野旷天低树
那树也就一棵
坚韧地站在寒风里
不能挪动脚步一步也不能
这是一棵乌桕树
没有叶子却有累累的果实
裸露着犹似一树白梅喧闹
这一棵树没有叶子
而果实胸胆开张
硬语盘空似地
让性情如花开在风中
拾起一粒散落的果实
谁忍心说这叫作凋零
郭志杰:结果与凋零
面对南方的冬野,一棵孤独的乌桕树,诗人少木森似乎有了一种新的发现,这一发现与远天上的鸟形成逻辑上的对接,禅意上的沟通,并呈现出视觉独具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这一场景本身似乎已经构成巨大的禅意场,让我们用心驻足。我们可以设想当一个孤独的老者,一动不动盘腿坐在一个空阔的原野,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或许,这一禅意并不是一语可以道破。但这一首诗,实际上已经构成这一具像的符号,以此带动更多的联想;但诗人并不停置于这单纯的,但却是富有意味的现场,他对终极的好奇,甚至超出了起始:“拾起一粒散落的果实/谁忍心说这叫做凋零。”或许,在诗人眼中,完成了自身,就如同“修身”正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圆满的结果,一种自足的呈现,而不是悲观的“凋零”。用“禅”的心态看待世界,往往是乐观的,禅“让性情如花
这是人生的感慨,真有“硬语盘空”的感觉;这更是人生的智慧,也就是“禅”或“禅意”了!不妨再读读这二节:
这一棵树没有叶子
30.真
从一条深深的巷道走出
仿佛走进了
又一条更长更深的巷道
行路者
在陌生中迷失过方向
巷道
追寻的欲望
或许
可我
一条又一条巷道
读懂了它的暗示
并将它们叫作真理
一条又一条刻在大脑上
大脑沟回
一条又一条的巷道
郭志杰:存在与起源
追究本原,是人的天性,这一好奇,产生了科学;但不管科学如何进展,对本原的探寻将难以穷尽,因为我们将跌入一个始无尽头的追溯之中。我读过的少木森的禅意诗中,有两首印象很深,那就是一种无穷尽的追溯。
一首是《原本》,诗人少木森面对一只常见的鸟类,因为它取名的因素,带来了对现存答案的疑问,以及对本原的追问:“这样的解释
另一首就是这首《真理》了。这首诗与上一首不同,不是对事物本原的追溯,而是说——对事物本原的追溯会产生真理。而真理是什么呢?仍然需要追问与追溯。少木森说:人生的追寻是“从一条深深的巷道走出/仿佛走进了/又一条更长更深的巷道”,而“误入过/一条又一条巷道/而后/读懂了它的暗示/并将它们叫作真理”。诗人把真理的形成解读得很具象,也说很艺术,很诗意了。而且,告诉我们:要寻求真理,得穿过无数个巷道;尽管常常在深深的巷道中迷失,可我们仍不肯放弃追寻!
少木森对真理概念的解读也很个性化——真理是人生追寻的巷道里的某种“隐喻”,所谓真理,也许只不过领着众人从一条小巷转到另一条小巷而已。这么一来,诗人也就巧妙地回到他的“表达方式”来了,他照样的,不提供一个终极的答案,但照样的,给出一种暗示(或曰:一种“隐喻”)。
的确,这样的诗能提供给我们更多的读诗的意趣。少木森的诗,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很形象、很具体,可他又没有具体地说明了什么。这恐怕就是禅的思维方式使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