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木森禅意诗精选精读》选例之四

(2010-04-16 17:13:34)
标签:

少木森

禅意诗

评述

文化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少木森禅意诗精选精读》选例之四

《少木森禅意诗精选精读》选例之四

            第一辑    纷纭众说

 

9  待(禅意诗)少木森

 

那个日子  在花香里  

一株秋兰和另一株秋兰  

花期如此遥远  并不出人意料  

就像你等待一些  

比花开花落迫切得多的事儿 

你也需接受  或准备接受  

这一种遥远  

 

等待据说是无意中的圆满  

 

漫种秋兰四五茎  等待  

凉风卷疏帘  那个日子  

徐徐降落 在花香里  

 

 

江苏红草:圆满开落花香际

 

    之所以这个阅读小札开初就拟写系列,是因少木森先生对于禅意诗的创作笔耕不辍,已有相当时日。而我的阅读接触却仍属短暂,眼光难免肤浅狭窄,利用零碎空闲一点点地阅读更切合实际,可以尽量少一些不完整不系统阅读所造成的错觉,以求真正认识少木森禅意诗中可贵的平常心。都说禅只悟得,说不得。禅意诗阅读小札亦属说不得的一种错,是得悟前必经的片面之辞。其实我的阅读意图,并不为诠释它们,更为着心地的一片澄静雪亮。算是告慰尘世不安的灵魂——或隔岸观火,或凭水淹留,或秉烛夜游,皆美事——直将漫漫浮尘轻轻拂袖,知命,安神,喜乐是也。而读,不过是想尽力矫正所思误差率,以期顿悟。

 

    今天下午,我选读的是少木森先生博客自选栏的第一首诗歌《等待》。  

 

    关于等待,是生而为人游弋红尘的俗世雅趣之一。但此趣需得根生宽广深厚之心域、平和温柔之心境。人生百年,凡事都是欲速不达,生如何生,死如何死,总之都是急不得的因与果。就如阅读喜欢的诗歌文字一般,贪多嚼不烂,该接受的现实就是,一生中可能阅读到多少诗歌文字早就有一个既定的极限封顶。诗歌,只有慢悠悠地写,慢悠悠地读,才更利于健康的精神生活,这是我阅读少木森先生的禅意诗所发现的最明显的好处。禅意诗的文核,简洁而有涵养,浅淡而有余味,干净而有韵致,起落自然,节奏舒缓,张弛适度,很是益生。

 

    不错,谁都有过各种各样等待的经历。但肯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喜乐地领受到等待所包含的“诗意”与“禅意”。那么,少木森的《等待》如何等出“诗意”又等出“禅意”来的呢?且看。

 

    诗意,起首句即有。“那个日子  在花香里”,令人遐想的幽雅所在。什么香气呢?读到花期时,我们才知那个日子的花香尚在未来的遥远。但你大可不必忙着急不可耐地遗憾——诗人以一句“并不出人意料”转承他所悟得的“等待”的意义:“就像你等待一些/比花开花落迫切得多的事儿”。我不清楚别的读者读到这首《等待》可能读到哪一句最最感动,我,最最感动的是这一句。此处,可以见出少木森有着虚怀若谷的恭敬姿态与谦卑胸襟。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但再好的老师,也只能是那个带领你到门槛边上的人。是否能在跨进门后将门内一切拥为己有,老师是替代不了你的。我们拜大自然为师,我们就得在自然万物面前放下尘浊欲念,向万物学习。

 

    等待花期的花开花落,秋兰它等待得迫切不迫切?怎么会不迫切?迫切啊!瞧瞧少木森先生在秋兰身上学到了什么?没有其它特别的,就是秋兰正在做的已经做到的等待本身:“你也要接受,或准备接受/这一种遥远”——因为,“据说等待是无意中的圆满”。好一个“无意中”,好一个“圆满”!人生本没有圆满,但可以藉由追求圆满的态度而修为圆满。凌空飞架的桥,正是我们各自需要学会体悟的“无意中”的有意。只有你有意于圆满,所有被你期望的等待过程才有可能获得最终的圆满。就像少木森,“漫种秋兰四五茎  等待/凉风卷疏帘  那个日子/徐徐降落  在花香里”。我们看到,整首小诗,也是在“无意中”得以呈现完美的圆满:起笔花香萦绕鼻翼,落笔亦是花香萦绕鼻翼。

 

《少木森禅意诗精选精读》选例之四

 

  13.心境渐凉(禅意诗)少木森

 

以渐凉的心境  将一生写成格言  

听过唱过遗忘过的歌或诗  很多  

不论感官也不论灵魂  没有谁  

能预言最终的旋律

 

殷殷的向往  然后  

认真或随意地  听一首  

谁写的歌或诗呢  

  望着望不见底的茶杯  

以一杯茶的姿势  自觅怡然  

 

一愣神  便是一生

 

 

                 江苏红草: 凉镜台里觅茶境

 

有禅意的诗,读之余韵萦绕,挥而不去,犹如月中天凉亭下赏夜露,依稀可见,迷津尽头——赤忱,痴嗔,辛苦执着,弃置敝履——放生,方胜,走出迷津,神明悲悯。

 

少木森先生的禅意诗,有一类是我尤喜读的:甘中回味少许苦涩,苦中回味几丝微甜。比如《心境渐凉》。

    十行,书写一生:仅用杯盏茶水自觅怡然,仅一愣神便轻轻跨越。

    时间,人类最忠实的保姆,教会我们领悟死生同大,有一生所以有一死,而一死乃为一生。这道经由人类无故叠加解答的原始命题,生生死死,复制无根的浅薄欢娱、无端的深沉悲情、无助的衰老疾病;死死生生,演绎无非的乌有一梦、无奈的空无一物、无由的造化一程。

 

    十行,起自“渐凉的心境”,中有“殷殷的向往”,然后是“认真”时,“随意”处,直须“一杯茶”,就轻松地收纳天地,待到结句“一愣神便是一生”写成惊醒尘世中人的格言,水到渠成,毫不费力。

 

    将心境之凉写出成熟心态沁凉的清醒智慧,与其说是诗歌体式使之承载,不如说是禅意所给予的。禅意诗,诗中高僧,方中仙家。写禅意诗,即使做不了高僧仙家,但将甘苦人生活出略带禅意的诗韵,看起来倒是不难,就像少木森先生这样将自己的创作精力分出三分之一给禅意诗,不止自己得了怡然,与他人分享裨益。死亡固然有它冰凉的面孔,但人类学会听取它召唤声中的“预言”,是唯一能够稀释浓缩成格言的一生的途径——先知死,再知生,是为天命真知;违拗,无知,无谓,更无生趣。不如静坐凉镜台里渡迷津,这一生便有望怡然自觅杯茶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