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转贴]福建前沿诗歌链(五)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评述杂谈 |
分类: 禅意诗精选及评述 |
附
墙下红/少木森
以冻紫的手
乞向
冷瑟的季节
握夕阳
暗淡如烟蒂
点着
墙下
鞭炮热闹
几时
学会和墙说话
设想俞心樵不采用这样的复合指称,而是像过去那样,直接面对面做“我”怎样怎样的“高大全”倾诉,不仅会有过于直露之嫌,至少在处理那些“大词”时,为避免“矫情”而有所踌躇。可是一经隐显两种“他者”的立场、眼光、口气的“转述”,俞心樵就艺术多了。
进一步说,“他者”对俞的超级褒扬,不应看做只是对俞的个人嘉奖,毋宁看做是对诗人精神的高扬和塑造,所以全诗那些高频率出现,到处散布光辉的“大词”是正常的:
1 安详、沉静、勇猛与坚毅
2 监狱只是他的摇篮,苦难只是他的美酒
3 直抒胸臆/却仍然保留了古老的神秘气息
4 穿越了历史的谎言,带给我们/更为真实的知识
5 容忍、同情与怜悯
6 照耀、宽恕、祝福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首诗是一篇墓志铭,完全可以与十几年前作者另一首《墓志铭》相映成趣:“你要向蓝天认错/向白云认错/向青山绿水认错/最后向我认错/最后说要是心焦还活着/该有多好”。其实较之后者的“自恋”还更厚重。夏可君说:它是一种更加含蓄凛冽的请求,超出个体和爱情的对象,指向既明确又可能的朋友们,带有一种先知气质与预言,是在召唤可能的读者,而且拯救自己的过去。
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说,这是一座建立在苦难中的诗歌的纪念塔。
附
元月26日:致小瑜/俞心樵
今夜我们在这里纪念一个人
这个人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据目前幸存的资料来看,这个人
生于浙江绍兴,长大后游历于各地
如今我们已经见不到他。但有那么几年
我们曾经在北京见到他。由于我们
曾经见到过他,我们的眼睛是有价值的
由于我本人……曾经……该怎么说呢
不论怎么说,我总算没有辜负
他对我的爱惜与期望
这个人激情饱满宛若海洋投胎转世
因此,监狱只是他的摇篮,苦难只是他的美酒
在最早的那些年,这个人没有什么文化
仅凭他的天真、爱心与梦想
仅凭他的安详、沉静、勇猛与坚毅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他
我们今天的文化会变得多么苍白无力
我们的教育者该到哪里接受更高的教育
这个人终生贫困却成为世界的富裕之源
这个人始终生活在他人的嫉恨、诽谤、迫害和掠夺之中
这个人穿越了历史的谎言,带给我们
更为真实的知识:没有一个人
能够成为完人;世界需要
更多的容忍、同情与怜悯
据我亲眼所见,他的那双曾经在我手中的手
轻拍着高科技的肩膀:“嗨,小东西,别太贪玩,千万不要耽误了永恒的功课”
这就是他的风格:直抒胸臆
却仍然保留了古老的神秘气息
如同今夜每一颗星星照耀每一座纪念碑
碑文就镌刻在诸位身上。今夜我们纪念这个人
轻轻呼唤他,深深回忆他
他的诗歌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主要产业
他早已宽恕我们并且永远为我们祝福
他那无穷无尽的批判只针对一个名叫俞心樵的人
俞心樵,1968年出生于福建,祖籍浙江绍兴,有长诗,小说、剧本、理论著作等。2007年《诗歌与人》为其出版《俞心樵诗选》
【责任编辑
《厦门文学》2009年7期
http://www.xmwenxue.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