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随笔]梦的背面

(2006-05-31 23:32:15)
分类: 文化随笔
[文化随笔]梦的背面



少木森



  天高云淡,晴空万里。这是秋的意象。

  尽管在朗朗晴空下我们会更真切地看清那些正在衰败的生命几乎是有节奏地走过它该走的历程,生机开始一点一点儿窒息,四野一日日变得潇瑟。然而,在秋空下,有些花还开,还红。诗人追问着:“何时还去触摸长天日出/花竟然开了/竟然红”。

  是的,在早些年,还年轻,还在“诗的年龄”的时候,每次望着一碧如洗的秋空,我就有了写诗的欲望;如果再有一些花儿在开,把秋凉点缀得明丽而热烈,我写诗的欲望就几欲夺胸而出了,于是,就用心写下一些诗,有些禅理在诗里,定题为《花木禅》、《一支秋禅》等,陆续以组诗发表。今天,尽管我依然相信“还是银灰的天撰写着一种高远”,“雁过蓝天/依旧古典着一群意象”;但望着秋空时,我已经没有了写诗的冲动。我觉得,一旦生命的天空被岁月的风尘所遮蔽,诗意会随之淡去的。如今,我几乎写不出诗了!甚至有时连诗意一点儿的文字都难得写出了……谁还来写诗,谁还来出禅入禅呢?所以,我对博友开玩笑说:恐怕只有在梦里,我才还会有那样的诗情了!细想想,其实这不像是玩笑话,倒是一句大实话了,我有时恍惚地感觉到人生似乎有一个背面,想过、说过、经历过的一些事儿似乎都走到那背面去了,远去了,淡去了,看不见了,记不大起来了。然而,哪一天却又忽然会很清晰的记忆起它来。在哪里忆起呢?在梦里!梦,似乎就是我们人生的背面了。我觉得,只有梦才使“生命的秋空”还保有那么一点诗意或者禅意了。

  那么,我就来说说梦,说一个个关于梦的故事吧!

  故事如此说来——秀才已经赴考九次,没考上举人。第十次赴考前,他做了三个梦。在第一个梦里,他汗流夹背地在一堵墙头上种着白菜。在第二个梦里,自己在雨地里走着,身上穿着蓑衣,手里还撑着雨伞。在第三个梦里,自己与漂亮的表妹同睡在一张床上,但不是面贴着面,而只是冷背相对。秀才对此梦兆十分不安,一大早起来就急急跑到姑母家去解梦,姑母是远近闻名的解梦大师。然而,很不巧,姑母外出办事,只有秀才所梦见的与自己睡在同一床上的那漂亮的表妹在家。他知道,由于耳濡目染,表妹也已经成了这一地界上很能解梦的人物,姑母不在,请表妹一解也不为不可。可是由于那个同床共枕的梦,一看到表妹,他很不好意思,哪还敢请表妹来解梦。表妹却是一个敏于观察的人,她见表哥那副样子,知道他必定有事而难于启口,就催问着他。在表妹的追问下,秀才讲了做梦的事,表妹就一一替他解来。当他讲了第一个梦时,表妹说,那不是白种了吗?!这白菜不种在地里,种在墙上不是白费劲。对于第二个梦,表妹说,你这个人怪,穿了蓑衣还撑雨伞,这不多此一举,有必要吗?!这两个梦一解,已经让秀才灰心丧气,加上自己竟梦见与表妹同床而眠,实在不好意思,就不想说第三个梦了,表妹却催他讲第三个梦,他看着表妹,脸都红了,支吾了一会儿,还是把梦说了。表妹一听,十分生气,狠狠地说:你白日做梦。就下了逐客令。

  秀才没趣地从表妹家出来,觉得从表妹所解的梦兆来看,今年肯定又白考了,心情十分沮丧,低着头往家里走。半路上恰逢姑母回来,一看秀才那副样子,扯住他问个究竟。秀才就把做梦解梦的事说了。当秀才说了第一个梦时,姑母拍手叫道:哎呀,小子你福气来了,这不是高中(种)了吗?!秀才讲第二个梦后,姑母连声说:恭喜恭喜,这不是双保险吗?!秀才这下可高兴了,一高兴,他就顾不了许多,把与表妹睡同一床却冷背相的梦也一古脑儿说了。姑母笑着点了一下秀才的额头,说:傻小子,这不是该翻身了吗?!

  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梦是人生的背面,梦本身也有两面啊,解梦也如此,其余亦然。

  佛说“心净自然凉”。佛还说,能够心静自然凉,这也就是“禅”了!佛说的不正是世间万物的两面吗:凉与热的两面与心净与心躁的两面的相关。我们这样庸常的人似乎也被佛所启迪,也觉得佛的这说法有明晰的智慧贯穿其中,也极愿意以此哲理去观照世界,观照人生,而心净,而清凉。这一年,秀才有没有考取举人,这故事里没有说。但我们不难想象,这一年参加考试时,秀才的心情是会好得多的。心情一好,信心一足,秀才也许就有希望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这一种“非智力因素”的加入,或许就能让秀才考出一个超常的成绩来。这可不可以说,也是“心净自然凉”的又一种联想和解读法呢?

  禅,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净”字。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叫人不求不得,谁做得到,就是圣人也求名啊,不然,他那圣人之名又是怎么留存下来的呢?!但是,欲望不断膨胀,或争名于朝,或争利于市,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欺世盗名,招摇碰撞,神经的兴奋点极高,火烤火燎似的,必无“净”、“静”可言,活得必不轻松啊!人生在世,学点禅机,得点禅趣,随性而至,随缘而起,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那么,得与失,成与败,就能淡然处之,免除了许多烦恼,如处清凉世界,不亦乐乎?!

  禅,是人生智慧,且有机趣!它可以说是来自另一个世界,似乎是我们所不懂的语言,就是这语言,在我们人生的背面,我们所看不见的地方天籁般低语着。使我们对佛的这一说法,绝不敢只是从感性的角度索解,不敢去认定佛要你在大热天穿棉袄而求“不觉热”,这太把“禅”庸俗化了。一旦庸俗化了,你可能就不相信佛的这些话了,因为你如果真在大热天这样穿棉袄去体验是否“自然凉”,你只能热煞燥煞你自己。那么,佛这样穿过吗?你怀疑,要是佛真这样大热天焐个大棉袄,肯定也要热坏“肉身”的。可见,我们肯定没有必要这样去索解佛的“真言”,没有必要真在大热天穿个大棉袄去体验是否“心净自然凉”的!

  在这一点上,它与诗相通。诗者,“寺”与“言”的构合,寺庙边的低语也,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语言。读诗,既要在语言中来读,也要在语言之外来读。我一向主张,诗的纯净,是精神的纯净,也是语言的纯净,三者不能剥离。如果从对面的那一墙颓败的土墙或缠结的篱墙里伸出一支红叶来,不少人肯定一下子就会被这鲜红亮丽的叶子所吸引,这就是诗了,不少人其实就是被诗所吸引了。当此之时,那墙的颓败或篱笆的缠结不清又算得了什么呢,许多人会由衷地说:真美!在这个由衷赞叹的时候,我们还有必要诘问“谁再来出禅入禅”吗?!

  我想,一个人能活得诗意一点,终归是好的!如果再活出一点儿禅意,岂不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